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
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以下是一些关键成就和进展:
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已建成路线里程超过26万公里,建成率约90%,这标志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2. 交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并要求“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一系列改革举措如“推进铁路体制改革”“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正在逐步落地。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全年预计约3.8万亿元,铁路投产新线超过3000公里。
2024年春运期间,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84亿人次,国庆假期7天出行人数达20亿人次,全年客运量将达645亿人次,货运量有望达到565亿吨。
4. 提升出行品质和物流效率:
交通运输部表示,要提升14亿人的出行品质,同时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保障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5. 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决策: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了顶层设计。
6. 交通强国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
通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报告(2023)》,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背景,提出了未来要坚持交通先行、把握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这些成就和进展表明,我国在交通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不断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沪苏湖高铁开通背后的故事
你知道吗?最近我国交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啦!这不仅仅是一条高铁,它承载着新思想的引领,标志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变革,感受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吧!
一、新思想引领,交通强国建设再加速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曾在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句话,不仅是对交通运输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新时代交通人的使命召唤。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正是这一新思想的生动实践。它连接了上海、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这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更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美好。
二、技术革新,引领未来竞争优势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也正处于新的代际变革进程当中。我国作为全球影响力的交通运输大国,正全面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次深刻革命,而交通运输领域正是这一革命的试验田。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正是这一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它不仅采用了先进的科技,还实现了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发展。
三、媒体聚焦,全网刷屏的背后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引起了广泛关注。百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湖州东站现场和沪苏湖高铁沿线,体验首发列车,集中报道开通实况。相关报道及信息全网刷屏,精彩纷呈。
从《人民日报》到央视《新闻联播》,从新华社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再到省市主流媒体,都纷纷推出了专题报道。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深度时评《长三角可以横着走”了》全网阅读量更是达到了10万。这一切,都彰显了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交通人奋斗,书写新时代篇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交通人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这次高铁开通的背后,是无数交通人的辛勤付出。
他们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明辨是非能力;他们加强新知识储备,增强攻坚克难能力。正是这些交通人的努力,让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展望未来,交通强国建设再出发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只是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共同书写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