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了新颜 苗寨共话山乡变迁,穿越山川,抵达乌英苗寨
苗寨的山乡变迁是一个深刻且引人注目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和发展情况:
1. 交通与基础设施:
苗寨的交通便利性有了显著改善。例如,乌英苗寨地处山谷,但如今可以通过高铁、高速公路和盘山县道到达,大大缩短了旅途时间。
2. 经济发展: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7年西江村民人均收入为1700元,到2017年达到了22100元,十年间增长了12倍。
苗寨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一村寨的“独角戏”,而是多个村寨共同发展的“群像戏”,如十八洞村通过一村带百村的方式,推动了整体区域的进步。
3. 文化保护与传承:
苗寨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一带通过举办“十一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示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西江千户苗寨通过文化核心资源的顶层设计和特色强化,使苗寨在文化保护和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4. 社会治理与共建共享:
苗寨的社会治理也在不断进步。例如,西江千户苗寨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利益保护发展的共享机制,促进了景区和村民的共生共建共享。
乌英苗寨的“跨省客栈”展示了苗寨在民宿和旅游服务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5. 历史变迁:
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蚩尤部落,经历了多次大迁徙,最终形成了今天分布广泛的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的名字源自苗语,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地,其历史沿革和变迁也反映了苗族先民的生活和迁徙历程。
综上所述,苗寨的山乡变迁不仅体现在物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上,还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和共建共享等多个方面。这些变化展示了苗寨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潜力。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乌英苗寨,一个坐落在云贵高原东面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的神秘村落。这里,曾经是山乡的旧貌,如今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苗寨是如何共话山乡变迁的。
穿越山川,抵达乌英苗寨

从南宁出发,我们乘坐了2小时的高铁,又驱车1个多小时的高速公路,最后在5小时的盘山县道中颠簸,终于抵达了这个位于海拔1300米的谷底的小村落。乌英苗寨,一个被群山环抱的美丽新娘,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跨省客栈,苗家风情

当我们抵达村口时,一阵冷风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拉高衣领。热情的乌英苗寨联合党支部的贵州支书潘进田和广西支书梁成张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带领我们来到了一家苗族风格的吊脚楼民宿——“跨省客栈”。
客栈里里外外挂着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淡灰的粟,一派丰收景象。两位支书和乡亲们热情地招待我们,围着一锅滚烫的酸汤,大家疲惫和饥寒烟消云散。
插花型田产,无桂黔之分

乌英苗寨是一个自然屯,一寨跨黔桂两省区。截至2023年底,乌英共有145户居民,其中104户属广西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1户属贵州的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尽管户籍分属两省(区),但在乌英人心里却无桂黔之分,所有田产、房屋全是插花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苗语中,“乌英”意为“美丽的新娘”。多年前,这里生活条件艰苦、群众思想封闭,很少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如今,乌英苗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貌换新颜,山乡焕发生机
走进乌英苗寨,你会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模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从村寨穿过,一幢幢新建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庭前屋后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赫然跃入眼前。
以前,这里出门没车,晚上在寨子里走路要打手电筒才见着亮。每家天一亮就派人挑着水桶在村门口排队挑水,洗衣服、洗菜就全靠村前的河水解决。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乌英苗寨也承着这股东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颜值。2006年,黄平县委县政府支持102万元,由黄平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实施的翁坪乡王家排村至凯里市旁海镇大溪村全长13.6公里、宽4.5米的通村公路建成,同年,投资41万元修建了全长5.5公里的通村公路。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乌英苗寨的变迁,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为了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乌英苗寨积极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
在旅游业方面,乌英苗寨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特色农业方面,乌英苗寨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苗族刺绣、苗家银饰、苗族服饰等,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乌英苗寨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地方。村民们纷纷表示,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乌英苗寨的变迁,是我国山乡变迁的一个缩影。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地山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山乡旧貌换新颜,共话山乡变迁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