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邵燕君:扬帆“出海”,中国网文如何保持吸引力?,新华社抹黑打压改变不了中国市场吸引力
邵燕君教授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采访时,详细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阶段
1. 早期传播阶段(2004年左右):
主要通过海外实体出版进入国际市场,受欢迎的类型包括玄幻、历史和言情。
2. 粉丝翻译网站阶段(2014年左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翻译网站如Wuxiaworld和Gravity Tales等兴起,通过翻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吸引了大量海外读者,尤其是欧美地区的男性读者。
3. 流量平台与AI翻译阶段(2018年至今):
国内大型平台如阅文集团推出海外门户网站,正式进军海外市场。新平台采用免费阅读模式,通过大数据算法和精准推送吸引用户。翻译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质量,使网络文学能够实现更快速、广泛的传播。
网文“出海”的趋势
1. AI翻译技术的进步:
AI翻译技术的进步使网文“出海”更加高效,内容分发技术的应用则帮助作品更好地触达目标读者。
2. 市场n
如何突破文化差异和翻译损耗
邵燕君教授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某种“特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创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
中国原创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为类型文学插上了媒介的翅膀,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2. 成熟的运作机制和实时更新的数据库:
中国网络文学带给世界的不仅是焕发着古老文明魅力的“中国故事”,更是成熟的运作机制、千锤百炼的类型、实时更新的数据库。
玄幻、奇幻之外的其他题材
虽然玄幻、奇幻小说目前是中国网文“出海”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但其他题材同样有可能拓展海外市场。例如:
1. 言情小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反映中国人现实生活状态的小说会越来越受到海外读者的关注。
2. 现实向小说:这些小说能够更好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和社会变迁。
3. 科幻文学: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艺术作品赢得了海内外受众的关注和认可,一些作品已经在国际上取得显著成就。
4. 历史题材: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历史题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海外创作者的增加
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各海外平台培养海外本土作者近百万,签约作者以“Z世代”为主,创作海外原创作品150余万部。海外创作者的增加对中国网文“出海”和国际文化交流总体有积极的影响:
1. 带来新的视角和创意:丰富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内容生态。
2. 促进文化的双向交流:海外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会吸收和融合中国文化元素,而且会将自己的文化背景融入作品中。
类型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邵燕君教授认为,类型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会带来几方面的影响:
1. 提高生产效率: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快速、大量地生产出来,满足市场需求。
2. 保证作品质量:通过成熟的类型运作和工业化流程,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3. 促进文学创新:尽管类型化可能会导致内容趋同,但同时也在不断催生新的类型和题材。
AI等新技术的应用
邵燕君教授对AI等新技术的应用持肯定看法,认为这些技术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包括:
1. 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使作品能够更快地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2. 辅助创作:帮助作者生成创意、构思情节,甚至参与文本的撰写,提高创作效率。
3. 个性化推荐和智能阅读辅助: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大规模“出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以应对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市场需求。邵燕君:扬帆“出海”,中国网文如何保持吸引力?
你知道吗?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可是火得一塌糊涂,不仅在国内红透半边天,还扬帆出海,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这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就接受了中新社的专访,跟我们聊聊中国网文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吸引力。
一、网文出海的历程

邵燕君教授告诉我们,中国网文出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从2004年开始,主要通过海外实体出版进入国际市场,那时候最受欢迎的类型是玄幻、历史和言情。2014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翻译网站如Wuxiaworld和Gravity Tales等开始兴起,通过翻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吸引大量海外读者,尤其是欧美地区的男性读者。2017年,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的成熟,国内大型平台如阅文集团推出海外门户网站,正式进军海外市场。2018年至今,则可以归纳为流量平台与AI翻译阶段,新平台采用免费阅读模式,通过大数据算法和精准推送吸引用户。翻译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质量,使网络文学能够实现更快速、广泛的传播。
二、网文出海的趋势

邵燕君教授指出,目前网文出海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1. AI翻译技术的进步:AI翻译技术的进步使网文出海更加高效,内容分发技术的应用则帮助作品更好触达目标读者。
2. 市场前景广阔: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国际竞争者加入,中国网络文学出海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出现了跨国合作的机会。
3. 全产业链出海:从翻译出海到培养海外原创作家,中国网络文学形成了网络文学的翻译、传播、文创、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出海的态势。
三、如何突破文化差异、翻译损耗等障碍

邵燕君教授认为,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突破文化差异、翻译损耗等障碍,在全球刮起“中国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独特的生产机制:中国原创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为类型文学插上了媒介的翅膀,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2. 内容丰富多样:中国网络文学涵盖了玄幻、历史、言情、悬疑、科幻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3. 价值观的共鸣:中国网络文学中的许多作品,如《全职高手》、《庆余年》等,都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全球读者产生了共鸣。
四、多模态内容丰富海外用户需求
邵燕君教授还提到,中国网络文学的扬帆出海,形态已经不局限于文字。包括剧集、动漫、有声读物、短视频等多模态的内容丰富着海外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永夜星河》改编自网络文学,在海外平台同步上线后,剧中角色结印施法的手势在多国引发模仿热潮。
五、培养海外原创作家
在翻译出海的同时,培养海外原创作家以当地语言创作网络文学作品,也是一大新趋势。例如,阅文集团海外平台WebNovel举办的首届年度征文大赛上获得英文金奖的作品《我的吸血鬼系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引入多个国家,改编成的有声书播放量高达2.43亿。
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生产机制、丰富的内容、价值观的共鸣以及多模态内容的创新。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网络文学将继续扬帆出海,为全球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