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消金、锦程消金“卡线”增资 多家消金公司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仍未达标,合规与扩张
近期,消费金融行业掀起了增资潮,多家公司纷纷宣布增资计划,但仍有部分公司未达到监管要求。
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的增资情况
1. 中信消金:
12月24日,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与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协议。中信金控和金蝶中国以现金形式共同出资3亿元,其中中信金控出资2.1亿元,金蝶中国出资0.9亿元。此次增资后,中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将增加,但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中信消金表示,此次增资体现了股东单位对消费金融行业前景的看好及对公司发展的认可和支持,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2. 锦程消金:
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也宣布增资计划,计划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以及现金增资的方式,新增注册资本5.8亿元,同时拟引入新投资者。
此次增资后,锦程消金的注册资本将达到10亿元,并仍为成都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多家消金公司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未达标
尽管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增资,但仍有一些公司未达到监管要求:
根据企业预警通的统计,截至目前仍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未达要求,15家公司的股权结构需要优化。
例如,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加至11.24亿元,但长沙银行、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比例分别为56.66%、26.43%和16.91%,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满足监管要求。
综上所述,尽管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等公司通过增资提升了资本实力,但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仍需进一步优化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以满足监管要求。最近金融圈可是热闹非凡呢!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这两家消费金融巨头,竟然在同一时间宣布了增资计划,注册资本直接“卡线”增至10亿元。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咱们一起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吧!
增资背后的秘密:合规与扩张

你知道吗,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的这次增资,其实是为了响应《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腰包”更鼓,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增资后的资本实力,无疑将为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更多底气。
中信消金:金控与金蝶联手,共筑10亿元大关

12月24日,中信消金发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与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金控)和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金蝶中国)签订了增资协议。这两家实力派企业,分别以2.1亿元和0.9亿元的自有资金,共同为中信消金注入了3亿元的新鲜血液。
增资后,中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将从7亿元跃升至10亿元,正好达到了《管理办法》要求的门槛。中信金控和金蝶中国,作为中信消金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分别是70%和30%。看来,这次增资,可谓是强强联手,共同为中信消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锦程消金:成都银行助力,注册资本再攀新高

与此同时,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锦程消金)也宣布了增资计划。成都银行作为其第一大股东,将参与现金增资,助力锦程消金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
锦程消金的这次增资,可谓是多管齐下。除了成都银行的现金增资外,还将通过资本公积转增和未分配利润转增的方式,实现注册资本的“华丽转身”。增资完成后,成都银行仍将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持股比例约为38.86%。
多家消金公司跟进,注册资本达标成趋势
其实,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的增资,只是今年消费金融行业增资潮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已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宣布增资计划,以应对监管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
比如,南京银行控股的南银法巴消金,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将注册资本从52.15亿元增加至60亿元。天津银行的捷信消金,也宣布了通过股权重组的方式,将注册资本从70亿元调整至50亿元。
未达标公司仍需努力,监管趋严促行业洗牌
尽管增资潮汹涌,但仍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未达到《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仍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未满足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
面对监管趋严的形势,这些未达标公司恐怕要加快步伐了。毕竟,注册资本不足,不仅会影响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还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增资潮背后的行业变革
中信消金和锦程消金的增资,无疑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行业洗牌加速,只有具备强大资本实力的公司,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他们能享受到更加安全、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