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马茅”非彼“马茅”,直播间“擦边”卖酒泛滥,直播间里的“马茅”风波
在当前的白酒直播间中,存在大量“擦边”卖酒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以下是关于直播间“擦边”卖酒泛滥的详细情况:
1. 低价销售“擦边酒”:
许多直播间销售的所谓名酒,如茅台、五粮液等,实际上只是外观相似的“李鬼”酒。例如,所谓的“马茅”酒最低成本价仅9元一瓶,而直播间售价却高达300元一瓶。
这些酒虽然外观与正品相似,但质量和口感却相差甚远,严重误导消费者。
2. 虚假宣传和话术诱导:
主播们在直播间中经常使用夸张的话术和虚假宣传,声称所售酒品是“原茅台特制酒厂”生产,或者与茅台公司有特殊关系,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例如,潘长江曾在直播中声称自己与茅台公司董事长有特殊关系,并以此作为卖点,但这种言论遭到了白酒行业人士的批评。
3. 假酒、勾兑酒泛滥:
记者在多个直播平台上发现,假酒、勾兑酒和擦边酒层出不穷。例如,飞天茅台在直播间的标价仅为299元一瓶,而实际成本可能更低。
这些酒不仅质量无法保证,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4. 法律和监管的缺失:
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直播带货进行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漏洞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例如,一些直播间通过虚假宣传和话术诱导消费者购买假酒,却未受到严厉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旨在规范直播带货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但执行力度仍需加强。
综上所述,直播间“擦边”卖酒泛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知道的,现在直播带货风头正劲,可是在这热闹的直播江湖里,竟然有人玩起了“擦边球”,把“马茅”这事儿搞得沸沸扬扬。这不,我就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
直播间里的“马茅”风波

话说有一天,我在一个直播平台上闲逛,突然看到一个主播正在热情洋溢地推销一款白酒。他一边比划,一边大声喊道:“马年生肖茅子,今天(一瓶)3000都不用,直接抹掉一个零,300(一瓶)!”这价格,简直让人心动不已。
我好奇地点开产品详情,一看之下,顿时傻眼了。原来,这所谓的“马茅”并非真正的贵州茅台生肖酒,而是一款外观形似,但生产厂家并非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白酒。这可真是“此‘马茅’非彼‘马茅’”啊!
擦边球背后的真相

其实,这种“擦边球”在直播带货中并不少见。有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将产品与知名品牌相似,甚至直接使用类似的名字,让人误以为就是正品。
比如,我在一个名为“庄先生(青花瓷酒业集团)”的直播间就看到了类似的情景。虽然同样是红棕色的瓶身,但上面的大字却是“原茅台特制酒厂”,而非“贵州茅台酒”。而在“原茅台特制酒厂”上方,还印着“马年生肖酒”的小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茅渊酒厂。这家公司成立于1983年,1996年变更为茅台特制酒厂,2000年又变更为茅渊酒厂。据他们官网介绍,可以提供印制“原茅台特制酒厂”字样的开发酒产品服务,合作价格以订购数量来决定,一次性下单一千箱的货,单瓶一斤装的酒成本价可以低至9元。
当我问及销售这一名称的酒水是否有法律风险时,对方回应称:“不会的,我们是合法的,之前去仁怀市公证处开了公证书。”对于茅渊酒厂与贵州茅台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方则表示:“这个就没有依据了,只能说我们以前确实叫茅台特制酒厂,这个有依据。”
原茅台特制酒厂”的名称并不被贵州茅台酒厂所认可。我致电贵州茅台打假维权办公室,接线员表示:“上述产品并非真实的贵州茅台酒,严格来说,在产品上印制‘原茅台特制酒厂’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是啊,这种“擦边球”行为不仅侵犯了知名品牌的权益,更让消费者陷入了真假难辨的困境。
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详情,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其次,不要被低价诱惑,要理性消费。如果发现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对于那些“擦边球”商家,也希望他们能够自律,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好了,今天关于“此‘马茅’非彼‘马茅’,直播间‘擦边’卖酒泛滥”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让你在直播带货的海洋中,能够游刃有余,不被“擦边球”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