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博物馆“过年” 赏百余春节相关非遗,穿越时空的庙会街市
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博物馆将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览活动,让市民在博物馆中感受浓厚的年味。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展览和活动: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过年春节主题展”于12月21日正式开幕,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展示了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浙江博物馆:
浙江非国有博物馆和近1000家乡村博物馆策划推出了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例如,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大圣遗音”琴在“‘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展”中展出。
3. 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将联合推出约540项文化活动,包括生肖特色展览、年俗非遗主题展览等。例如,国家博物馆将举办“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天津博物馆将举办“乙巳华章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展”,河北博物院将举办“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4.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为迎接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推出了非遗体验、市集打卡、手作文创、特色餐饮等一系列活动,为游客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
5.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该馆举办了“乙巳蛇年春节非遗暨民俗摄影联展”,展览展示了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
6. 国家图书馆:
1月22日起,国家图书馆将举办“乙巳蛇年春节非遗暨民俗摄影联展”,展览将持续展示蛇年相关的非遗和民俗摄影作品。
7.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于1月14日开幕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展览展示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文物。
8. 其他展览: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览展示了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展现古人与蛇的有趣互动。
国家自然博物馆也举办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览中展示了丰富的蛇年相关文物。
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展示了丰富的非遗项目,还通过多种形式让市民在博物馆中度过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春节。你知道吗?今年过年,我可是找到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博物馆!没错,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平时看起来很严肃的地方。在这个春节,它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过年”乐园,让我带你一起去感受一下这股浓浓的年味吧!
穿越时空的庙会街市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仿佛穿越到了一个热闹的庙会街市。彩门楼、行花街,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你看,那边的春联、年画、剪纸,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而那边的花馍,造型各异,有的大如脸盆,有的小巧玲珑,闻起来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一口。
非遗技艺的精彩展示

在博物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非遗技艺的展示。比如,乐清首饰龙,那可是全场焦点啊!它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刻纸等工艺于一体。最神奇的是,龙船和船上的人偶还能在齿轮等机关的驱动下摇头摆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简直就像是真的龙一样!
还有那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闽台东石灯俗,它述说着海峡两岸剪不断的亲情。福建晋江和台湾嘉义各有一个名为东石的滨海乡村,两地共有一种元宵灯俗,世称闽台两东石。这种灯俗不仅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更体现了两岸同胞的深厚情谊。
传统美食的诱惑

说到过年,怎么能少了美食呢?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有那香气四溢的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有那寓意吉祥的饺子,象征着团圆美满;还有那寓意着丰收的汤圆,让人食欲大增。
互动体验,乐趣无穷
除了欣赏展品,博物馆还准备了各种互动体验活动,让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你可以亲手制作一个剪纸,体验一下剪纸艺术的魅力;也可以尝试一下写春联,感受一下书法的韵味。
非遗传承,责任在肩
参观完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这个春节,博物馆里的“过年”活动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