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习所·2024与时偕行】“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大国责任,展现担当
“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旨在强调大国在全球治理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展现的担当。以下是该观点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1. 背景:
全球治理体系:在当前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大国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习近平主席强调大国应有更大的样子。
2. 主要内容:
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大国应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以满足全球社会的共同需求。
承担大国责任:大国应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解决。
展现大国担当:大国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具体行动:
应对疫情:习近平主席强调,14亿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上下同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时始终坚定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雄心与行动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4. 国际影响:
习近平主席的宏大胸襟和勇毅担当,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领袖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不仅是对中国自身的要求,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和期待亲爱的读者们,2024年已经悄然来临,世界在变革的浪潮中起伏,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
想象当你在巴黎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听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两国企业家们加油鼓劲,是不是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心中涌动?当他在喀山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为金砖国家们鼓劲,是不是觉得一股团结的力量正在凝聚?当他在利马中美元首会晤上,深刻指出两个大国要有正确相处之道,是不是觉得一股和平的力量正在传递?
这就是“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胸怀。
大国责任,展现担当

2024年,世界在动荡变革的浪潮中起伏,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各种逆流险滩、不确定因素,习近平主席态度鲜明、谋定后动。他不仅在国内推动各项改革,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在巴黎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为两国企业家们加油鼓劲,强调中法两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喀山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他为金砖国家们鼓劲,呼吁各国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利马中美元首会晤上,他深刻指出两个大国要有正确相处之道,强调中美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这种责任与担当,正是“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的生动体现。
全球公共产品,贡献智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世界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贡献中国智慧。
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方案。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在粮食安全方面,中国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这种贡献智慧、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行为,正是“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的体现。
民生为大,温暖人心

“民生为大”始终萦绕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心间。他一次次深入中国广袤的大地,走进乡村、社区、学校,问冷暖、察民情、看发展、解难题。
在2024年,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这一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和经验,愈发吸引世界目光。习近平所倡导的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成为许多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共识。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持续为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这种温暖人心的行为,正是“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的体现。
同球共济,命运与共
地球就这么大,人类面临这么多共同挑战。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我看现在需要‘同球共济’。”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以同球共济”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这种同球共济、命运与共的精神,正是“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的体现。
2024年,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大国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