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心理健康,从小抓起
广州市于2024年出台了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该条例由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4年8月30日通过,并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批准,自202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责任,以立法形式回应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怎么预防”“怎么发现”“怎么诊治”以及健康促进工作“怎么保障”等难点问题。该条例旨在培育中小学生阳光乐观、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条例共7章35条,详细规定了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以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沟通交往、情绪调适和奉献爱心。
此外,《条例》还针对中小学生休学、复学方面提出需要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协作,确保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帮助你知道吗?广州最近可是出了个大新闻,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了!这可真是件大事儿,不仅关系到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们,还涉及到每个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条例都说了些什么吧!
心理健康,从小抓起

你知道吗,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据《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广州这次出台的《条例》可是来真的了!
法规亮点,一目了然

1. 医院与学校联动:《条例》规定,医院和学校要建立定点联系,定期沟通,制定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办法。这样一来,一旦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干预。
2. 心理健康教育: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这可不是简单的课程,而是要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心理辅导室开放:除了学校假期外,心理辅导室每天固定时间开放,每周课外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这样一来,有需要的孩子就能随时找到心理辅导老师。
4. 手机管理: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这可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多方协同,共筑心理健康防线

1. 学校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干预处置机制,每学年对全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和测评,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干预。
2. 家庭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配合学校,禁止或者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学校发现中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3. 社会责任:社会各界也要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实施效果,拭目以待
《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的实施,无疑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个条例真是太棒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它带来的美好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