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典型经验
中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自2021年起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主要成果的: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2021年,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聚焦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和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中央财政安排了215亿元的奖励资金,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推动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
2. 典型经验与品牌建设:
优质粮食工程在多个省份实施,如湖北、山东、吉林、黑龙江、安徽、四川、新疆、陕西等地,涌现出“湖州模式”和“阜南样板”等典型经验。
优质粮食工程培育了多个知名品牌,如吉林大米、山西小米、水韵苏米、齐鲁粮油、荆楚大地、天府菜油等。
3. 粮食生产与市场改革:
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了粮食生产从增产导向向增产提质导向转变,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增产与提质、降本与增收的互相促进。
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市场化收购比例超过90%。
4. 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
优质粮食工程促进了各环节分散经营向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
5. 粮食产量与安全保障: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6.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优质粮食工程包括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推广适用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实现优粮优价。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优质粮食工程在提升粮食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国在粮食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你知道吗?自从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国粮食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感受中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魅力吧!
一、资金投入与项目实施
自2017年起,我国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各地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国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500多个,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面提升粮食质检机构功能1500多个,5万吨以上产粮县监测覆盖面提高到60%;扶持好粮油示范县389个、示范企业1200多家,全国产粮大县优质粮食增加量超过5000多万吨。

二、六大提升行动助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为了进一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我国在2021年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聚焦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和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

这些行动的实施,使得优质粮油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能力有效提升,粮机装备技术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效明显,爱粮节粮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三、三链协同与五优联动
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过程中,我国大力推进“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五优联动”,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优质粮食有效供给、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三链协同”指的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而“五优联动”则是指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的联动发展。通过这些措施,我国粮食产业逐渐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四、区域公用品牌助力粮食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各地精心打造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向消费者持续推介特色优质粮油产品。目前,全国已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以广西香米为例,这个品牌在广西崇山峻岭间崛起,成为与吉林大米、山西小米、齐鲁粮油等粮食品牌齐名的全国知名品牌。广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立足区情及粮食资源优势,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以广西香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带动一批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粮油产品的需求。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鼓励各类主体直接入市收购,推动优粮优价收购,放大品牌建设带动作用,形成产购储加销整体联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同时,依托示范市县、特色园区、加工基地、龙头企业四大载体,培育一批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构建粮食产业集聚发展格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粮食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亲爱的读者们,通过这篇文章,你是否感受到了我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中国饭碗”将更加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