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乡:特色小吃“出圈”变身“致富粿”,千年传承,米粿的魅力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特色小吃近年来不仅吸引了众多食客,还成为了当地村民的“致富粿”。在东乡区杨桥殿镇,家家户户都擅长制作米粿。这种传统小吃在当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据杨桥殿镇创业乡贤王兵介绍,米粿是东乡的传统小吃,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杨桥殿镇的“文七味”米粿。相传北宋名臣、诗人王安礼从小喜爱吃米粿,当地的米粿工艺就是由其改进研制而成。本地王姓村民是王安礼的后裔,村里的祠堂名为文七公祠,故村名“文七位”,“文七味”米粿也因此得名。
近年来,当地7位村民创立了“文七味”米粿品牌。通过电商平台,这种特色小吃成功“出圈”,成为了当地村民的“致富粿”。这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也弘扬了传统美食文化。
此外,东乡区还有其他特色小吃和特产,如东乡板鸭、熬井团子(又称羹团子)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美食体验。这些小吃不仅体现了东乡的地方特色,也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有没有听说过江西东乡的米粿?那可是个神奇的小吃,不仅味道鲜美,还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江西东乡,看看这个特色小吃是如何“出圈”变身“致富粿”的。
千年传承,米粿的魅力

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杨桥殿镇,家家户户都会做米粿。这种传统小吃,有着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九月十一日,这里还会举行盛大的米粿节。据说,北宋名臣、诗人王安礼就特别喜欢吃米粿,而当地的米粿工艺也是由他改进研制而成的。村里有个祠堂叫文七公祠,因为王安礼、王安石等兄弟七人,所以村子得名文七位。而文七味米粿,也因此得名。
文七味米粿的制作过程可是相当讲究的。先将粳米浸泡在水中,然后碾磨成米浆。米浆倒入锅中,经过千百次的搅动、翻压,熬煮成嚼劲十足的米粿团。当地人还会将米粿团擀成皮,包上萝卜丝、豆干、五花肉、酸菜等馅料,制作成米粿包。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尝试加入鼠曲草或艾草,这样米粿的味道会更加清香可口。
电商助力,米粿“出圈”

光有美味还不够,要想让米粿走向全国,还得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在王兵的建议下,杨桥殿镇的7位村民创立了文七味米粿品牌。他们依托村集体公司农户合作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让米粿销售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各地。
如今,文七味米粿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想想看,一个小小的米粿,竟然能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真是让人惊叹!
乡村振兴,文化传承

江西东乡的米粿,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抚州市东乡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极引导乡贤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想象当你在品尝文七味米粿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不是觉得更有味道了呢?
展望未来,米粿的“致富梦”
当然,江西东乡的米粿之路还很长。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链,让米粿成为真正的“致富粿”。
或许有一天,文七味米粿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超市、餐厅,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而江西东乡的村民们,也会因为这份美食而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那就赶快去尝尝江西东乡的米粿吧,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