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次长沙会战:决战】泰山第10军镇守长沙,硬捍日军两个甲种,第一次长沙会战双方伤亡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的进攻。第十军在这场会战中表现尤为突出,被誉为“泰山军”。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十军在军长李玉堂的带领下,坚守长沙城郊阵地,顽强抵抗日军第3师团和第6师团的进攻。这两支日军师团都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属于甲种师团。第十军在岳麓山重炮火支援下,击退了日军的反复突击,并将突入白沙岭的日军第3师团一部歼灭。
此外,第十军还成功挡住了日军的猛攻,激战竟日,日军攻势屡兴屡挫,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日军开始空投补给。第十军的坚守为国民革命军最终击退日军、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第十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英勇,成功抵御了日军两个甲种师团的进攻,为中国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你知道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有一场战役,它不仅是中国军队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那就是——第3次长沙会战。在这场决战中,泰山第10军镇守长沙,硬撼日军两个甲种师团,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1941年的冬天,成为了中日两军决战的主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日军第23军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为了支援英军守备香港,中国军队命令第9战区的第2、4两个军南下增援。这一行动被日军第11军发现,他们立即以第3、6、40三个师团对长沙发动进攻,企图牵制中国军队南下,为攻占香港等地提供有利条件。

第10军,这支被誉为“泰山军”的英勇部队,再次肩负起保卫长沙的重任。
1942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10军在军长李玉堂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长沙城外的金井、高桥、福临埔一线,成为了中日两军激战的焦点。第10军官兵在阵地上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长沙的每一寸土地。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多次发动猛攻,但都被第10军击退。
在战斗中,第10军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陈家山失守后,北门之日军第6师团与东门之第3师团连成一线,3个师团合围长沙城的计划得以实现,乃合力进攻。此次长沙会战之成败,全视我第10军之能否长期固守长沙,以待友军围歼敌人,此种光荣重大任务,全国军民均瞩目于我第10军之能否完成,亦即我第10军全体官兵成功成仁之良机。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10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英勇的牺牲精神。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第10军在李玉堂的指挥下,虽然丢失了金井、高桥阵地,但最终顶住了日军的多次疯狂进攻,取得了胜利。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认为第10军丢失阵地,下令撤了李玉堂的职务。但为了抗日大业,薛岳最终还是请回了李玉堂,让他再次担任第10军军长。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李玉堂带领第10军再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2年1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大将和他的参谋长木下勇中将见主攻长沙的第3师团接连攻击仍无法攻占,焦虑万分。不久,他们又得到了关于中国军队第9战区外线兵团正逐渐向长沙地区逼近的情报,以及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中将等人的连番撤军要求,终于决定于1月3日下达了撤军命令。
第3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保卫了长沙,更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如今,第3次长沙会战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那段历史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泰山第10军镇守长沙,硬撼日军两个甲种师团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让我们向这些英勇的战士们致敬,永远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