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次发现海洋性鸟类红喉潜鸟,红喉潜鸟的首次亮相
2024年12月30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救助了一只受困的鸟类。经鉴定,该鸟为红喉潜鸟,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这种鸟类。当日早晨,工作人员接到社区居民的电话,称一只奇怪的鸟在自家门前受伤,叫声有点像孩子的哭声。工作人员立即前往检查,发现该鸟较为虚弱,腿部不能正常行走,随后将其带回保护区救助站进行救治。
红喉潜鸟是一种罕见的海洋性鸟类,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极地区,因其繁殖季节喉部至上颈羽毛会变成栗红色而得名。这种鸟在中国东南沿海海岸越冬,但在内陆地区少有记录。红喉潜鸟的双足非常靠后,适合在水下快速游泳并追逐游鱼,但由于双足过于靠后、身体重心前倾,失去了正常走路的能力,因此在陆地上行动不便你知道吗?就在不久前,湖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让人兴奋不已的大事!那就是——湖南首次发现了海洋性鸟类红喉潜鸟!这可是个稀客啊,快跟着我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神秘来客:红喉潜鸟的首次亮相

话说那天,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人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儿。这鸟儿叫声凄厉,听起来像是孩子的哭泣声。工作人员立刻赶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红喉潜鸟!这可是个内陆罕见的海洋性鸟类,湖南省首次发现,真是让人惊喜不已。
红喉潜鸟,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海洋的味道吧?没错,它们主要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极地区,每到冬天,就会飞到中国东南沿海海岸过冬。内陆地区很少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这次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真是难得一见。
壶瓶山:物种基因库的守护者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常德市石门县西北部,这里可是个物种基因库,拥有全省60%以上的物种。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被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和“欧亚大陆同纬度带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
自从2010年开始,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开展了鸟类监测工作。他们设立了24条鸟类监测固定样线,布设了120台红外线相机,全年开展地栖鸟类监测。这次红喉潜鸟的出现,也是他们监测工作的一次成功。
红喉潜鸟:水中健将,陆地“笨拙”

红喉潜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鸟类,它们的带蹼的双足非常靠后,重心前倾,这使得它们在水下游泳和追逐游鱼时非常灵活。但是,这也让它们在陆地上举步维艰,就像一个游泳高手却不会走路一样。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授级高工康祖杰表示,在确认鸟类受伤系误判后,工作人员已经对红喉潜鸟进行了投喂,并将其放归在区内合适的水域。看来,我们的红喉潜鸟朋友已经恢复了活力,准备继续它的迁徙之旅了。
湖南: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其实,湖南不仅是红喉潜鸟的家园,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湖南省全境共记录鸟类523种,其中具有迁徙属性的鸟类达300多种。近年来,湖南省积极开展候鸟保护工作,打造了一批候鸟青睐的生态乐园。
比如湘阴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建设了四级梯度湿地,为不同种类的候鸟提供了栖息地。还有青竹村,这里曾经是“打鸟坳”,现在变成了观鸟民宿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鸟、拍摄。
红喉潜鸟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湖南的鸟类资源,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候鸟保护工作。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这些美丽的生灵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