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秋粮收购进入旺季 运输存放向“智”而行助力端稳“中国饭碗”,智慧运输,粮食“归家”不再难
全国秋粮收购旺季已经到来,各地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加快进行。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各类粮食主体累计收购秋粮已超过2.5亿吨,其中中晚籼稻5800万吨,粳稻3900万吨,玉米1.46亿吨,大豆700万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日均收购量达200万吨以上。
在运输和存放方面,智能化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中储粮南昌直属库应用了第三代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能够实现四大粮种全部质量指标的智能化扦检,整个扦检流程仅需20分钟左右。此外,中粮集团在沈阳使用了智能扦样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原粮检测时长由之前的25分钟每车减少到12分钟每车。
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收购和储存的效率,还确保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通过科技赋能,秋粮的收购、运输和存放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从而助力端稳“中国饭碗”亲爱的读者们,秋天来了,那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沉甸甸的豆荚,都预示着全国秋粮收购的旺季已经到来!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兰州,看看那里的中央储备粮兰州直属库是如何用智慧和技术,稳稳端牢我们的“中国饭碗”。
智慧运输,粮食“归家”不再难

清晨的阳光洒在兰州直属库的大门前,一辆辆满载玉米的卡车排起了长龙,它们来自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带着丰收的喜悦,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这些粮食,即将在这里找到它们的新家。
在卸粮口,粮食进入了一个200多米长的运输通道,通道顶端就是仓库的顶端。这可不是简单的运输,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智慧运输系统。粮食在运输过程中,会经过清理筛,灰尘和杂质被一网打尽,保证了粮食的清洁。全程密闭的运输,既不会让粮食散发灰尘污染环境,也不会造成浪费。
科技监管,储存品质有保障

仓库里,一座接近10层楼高的巨大仓体里堆满了粮食,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保证这些粮食的储存品质呢?兰州直属库的答案是——科技监管。
在粮食储存监管技防技控系统上,电脑大屏可以实时调取所有仓房的画面,收储现场、粮温等信息一目了然。中储粮兰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显荣介绍:“这是我们新建成的一个8000吨的浅圆仓,目前还没有储粮。这里有27根测温线,通过测温线我们就能够掌握粮堆内部的温度变化。如果说发生生霉、水分聚集或者杂质聚集以及虫害这种情况,它的温度会随之产生变化。”
金融助力,收购进度加快

秋粮收购,不仅仅是粮食的运输和储存,更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为了保障秋粮收购顺利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已先期安排了2000亿元信贷资金,后续将根据收购需求随时调配资金,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在佳木斯的一个水稻收购网点,装满水稻的卡车排起了长龙。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黑龙江省今年提前一个月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每斤1.31元,这是保证水稻收购进度的重要。佳木斯供销粮油桦南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洪雨表示:“今年我们整体收购速度快于往年,每天收购3000多吨,已完成水稻收购任务的90%。”
全产业链支持,秋粮收购更有力
在河北,对秋粮收购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覆盖了粮食全产业链。在中央储备粮秦皇岛直属库,40多辆满载玉米的货车正排队等候入场,质检、称重、卸载入库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
货车司机陈平说:“已经拉了第7趟玉米了,每车30吨玉米。这个地方入库快、结算快,当天就能结算,当天就能拿到钱。”为了提高秋粮收购进度,这里今年新增了两台液压翻板机,让卸载效率提高2倍,每小时可以卸载粮食200吨。
中央储备粮秦皇岛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盖兆君表示:“日均收粮量2300吨左右,我们每天需要支付的收购资金就达到600万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秦皇岛分行行长李雷说:“我们除了支持粮食储备企业轮换粮食以外,同时还围绕着粮食加工企业开展工贸对接,支持它的上游企业收购粮食,为它组织粮源,提供粮源。目前我们已备足30亿资金支持今年的秋粮收购,将根据企业的收购进度陆续发放。”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全国各地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金黄的粮食能够安全、高效地进入我们的餐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