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以硅钢“薄度”提升市场“高度”,湖南娄底硅钢产业园
湖南娄底市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硅钢产业,成功提升了市场高度。以下是具体情况:
1. 产能规模:
娄底市已经形成了450万吨硅钢基板和300万吨不同牌号的全流程硅钢产能,建成了覆盖取向、无取向、低、高、中所有牌号的全系列硅钢产线,产品包括CGO和HiB钢取向硅钢、高中低系列无取向硅钢。
2. 技术支撑:
涟钢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超洁净钢冶炼技术平台、窄范围成分及工艺控制规范、全流程质量管控和装备系统。
湖南宏旺、浙湘新材、涟钢电磁等骨干企业,建成了高磁感取向硅钢产线2条、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线3条,均建成了全流程高度集成、全工序远程操控的大规模、一体化智慧管控中心,智慧自动化率90%以上。
3. 市场应用:
娄底经开区企业生产的0.20毫米薄规格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已向50余家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标杆企业用户批量供货。
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成功下线0.15毫米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尺寸精度、机械性能均为优良,电磁性能达到L15WV1000牌号水平,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4. 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6年,娄底力争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硅钢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建成“1112”现代产业集群。
娄底市还成立了高规格的“材料谷”建设指挥部,把硅钢作为“材料谷”建设的主攻方向,形成了“一核一龙头四园区”的硅钢产业发展格局。
通过这些努力,娄底市不仅提升了硅钢产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还成功打开了高端市场空间,进一步提升了硅钢产业链的能级。湖南娄底:硅钢“薄度”背后的市场“高度”
想象一张A4纸的厚度,竟然能成为推动一个产业迈向新高峰的利器。在湖南娄底,这样的奇迹正在发生。这里,硅钢的“薄度”正在成为提升市场“高度”的关键。
一张纸的厚度,一块硅钢的未来

在湖南娄底经开区的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悄然诞生——0.15毫米的冷轧无取向硅钢。这不仅仅是一块硅钢,它代表着娄底乃至中国硅钢产业的未来。
硅钢,又称电工钢,是制造变压器、电机、发电机等设备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在这其中,无取向硅钢因其独特的性能,在电机和发电机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等高端电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无取向硅钢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
而0.15毫米的硅钢,厚度仅相当于一张A4纸,却拥有着非凡的电磁性能和低损耗特性。它不仅适用于需要低振动和高效率的设备,更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0.20毫米到0.15毫米的跨越

从0.20毫米到0.15毫米的跨越并非易事。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由于硅含量高、生产难度大,尤其是薄规格产品,极易发生脆性断带。产品厚度越薄,对设备精度、工艺控制、操作水平的要求就越高。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涟钢电磁的研发、技术、生产、设备团队密切配合,在轧制工序中,通过优化配辊模型、乳化液参数、轧制工艺等措施,成功解决了启车困难、边裂断带等行业难题。在退火工序中,通过优化焊接参数、张力控制、辊组精度等措施,解决了薄规格焊接困难、微张力控制不稳、折皱断带等行业难题。
2024年12月23日,首卷0.15毫米规格产品成功轧制;2025年1月1日,首卷0.15毫米规格产品顺利下线。这一跨越,不仅标志着娄底以硅钢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再上新台阶,更让硅钢产业链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娄底硅钢产业的崛起

娄底,这座位于湖南中部的城市,近年来在硅钢产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娄底已形成450万吨硅钢基板、300万吨硅钢产能,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硅钢分条、铁芯冲压、转子定子加工和电机、变压器、电器制造等硅钢全产业链条。
2023年10月,涟钢电磁下线四款规格为0.35毫米至0.27毫米的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产品,填补了湖南省新能源汽车用钢的空白。2024年4月,涟钢电磁首卷0.20毫米规格L20WV1200牌号薄规格高端无取向硅钢下线,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制造,达到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娄底硅钢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娄底市政府积极推动硅钢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企业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湖南娄底:硅钢“薄度”背后的市场“高度”
如今,湖南娄底的硅钢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从0.15毫米的硅钢到全产业链条的构建,娄底正以硅钢“薄度”提升市场“高度”,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娄底硅钢产业的未来可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娄底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硅钢产业的领军者,引领着硅钢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