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王彬彬:推动绿色转型,中法两国离不开“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智慧与现代环保的完美融合
近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创始主任、耶鲁大学世界学者王彬彬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中法两国在建筑、文化等诸多方面,携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绿色探索,而“天人合一”则是其中的主线。
王彬彬指出,中法两国在绿色转型方面有很多共同点,特别是在尊重自然和回归自然方面。她观察到,两国都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到绿色转型之中,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和文化方面,还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中法两国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拓展绿色领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彬彬强调,通过占据生态文明理念话语权的先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未来壮大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她认为,实现碳中和重在思维转型,这需要我们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到绿色转型的各个方面。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两国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中法环境月”开幕式,一群年轻人受邀从法国巴黎远道而来,走进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就中法气候合作、全球气候治理等重要议题,同燕园学子展开热烈探讨。王彬彬正是北京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联合主办的“北大巴政气候周”活动发起人之一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大话题在环保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就是北大学者王彬彬提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它竟然成为了中法两国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跨越国度的绿色之旅吧!
传统智慧与现代环保的完美融合
王彬彬,这位来自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创始主任,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法两国在绿色转型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她说:“我观察到,中法两国都在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到绿色转型之中。”
“天人合一”这个概念,源自我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也有着深厚的自然文化底蕴。王彬彬认为,这种传统思想的共鸣,为中法两国在绿色转型上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法环境月:绿色探索的盛会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中法环境月开幕式。在这个盛会上,来自法国的年轻人受邀来到北京大学,与燕园学子就气候合作、全球气候治理等重要议题展开热烈探讨。
王彬彬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带领巴黎政治学院的师生们参观了故宫。她说:“故宫精妙的排水系统,将雨水采集加以循环利用,蕴含着中国传统智慧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展现了中国古典建筑为现代环保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
参观过程中,法方师生对故宫的低碳实践赞叹不已。他们惊奇地表示:“故宫居然也在进行低碳实践!”
盖亚假说:地球生命的对话
在这次活动中,巴政的拉图尔教授还带来了基于盖亚假说创作的话剧。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类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与地球进行对话。
王彬彬表示,不管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蕴藏的自然哲理,还是法国学者深入探索的盖亚假说,本质上都是在强调“天人合一”。
绿色转型:中国引领全球发展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对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已经打赢了蓝天保卫战。如今在中国生活是一种极佳的体验——阳光灿烂、天空晴朗、全民电动、全域领先。”
索尔海姆认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能源转型。
:携手共创绿色未来
“天人合一”理念为中法两国在绿色转型上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法两国将携手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