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屏障强治理 青海西宁多举措坚持生态优先空间发展
西宁市在坚持生态优先空间发展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以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统筹兼顾。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
1. 生态保护红线:到2035年,西宁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将不低于1575.39平方千米,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西宁市通过战略预留、空间预控、分类调整等方式,突出生态环境优先,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 绿色发展:西宁市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建设高原绿谷城市,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显著提升。
4. 流域污染治理:以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行动为抓手,系统推进全域全要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5.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宁市将筑牢达坂山、日月山、拉脊山等生态屏障,加强对湟水河及其支流的水污染防治,保护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
6.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西宁市编制并获批了《西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强化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优化了城乡规划布局,推动了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政策的有机融合。
7. 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西宁市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水平建设高原绿谷城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发展。
8. 创新生态环保监管机制:西宁市积极探索零碳城市实践路径,通过一系列生态环保监管机制创新行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这些举措旨在确保西宁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青海西宁,绿色梦想的筑梦者
想象当你踏上青海西宁的土地,那是一片怎样的景象?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还是碧波荡漾的湖泊?不,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氛围。这就是西宁,一个在筑屏障、强治理的道路上,坚持生态优先空间发展的城市。
一芯两屏三廊道,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

走进西宁,你会被这里的“一芯两屏三廊道”生态保护格局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西宁市在生态保护上的实际行动。
一芯,指的是以河湟谷地为中心,打造一个生态绿芯,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两屏,则是以祁连山和达坂山、日月山、拉脊山为屏障,构建远郊生态外屏,保护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
三廊道,则是依托湟水、北川河、南川河三条主干水系,构建生态廊道,连通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
这种布局,不仅让西宁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也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可持续。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

西宁市在生态保护上,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他们以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
在湟水流域,西宁市开展了小流域单元系统治理,推进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构建河湟谷地生命共同体。这种治理方式,让湟水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

西宁市深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因此,他们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城市建设方面,西宁市致力于建设绿色低碳城镇,引导绿色出行、发展低碳产业、打造低碳社区。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西宁市的一种生活方式。
青海西宁,绿色梦想的践行者
从“两屏三区、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再到绿色经济的发展,青海西宁市在生态优先空间发展道路上,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一个在绿色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城市。让我们为青海西宁点赞,为他们的绿色梦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