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3岁老人开“识字班” 近八年教授百余“大”学生,歌声中的识字课
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83岁的退休教师周振明开设了一所“识字班”,帮助百余位老年人圆了“识字梦”。以下是具体情况:
1. 背景与动机:
2017年初,周振明得知木桥港村安置了许多农村拆迁户,其中文盲、半文盲老人占村民总人口的2.2%,这些老人由于不识字,难以适应城市生活。
为了帮助这些“村改居”老人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周振明决定重操旧业,免费开设识字班。
2. 教学方式:
周振明每周一在木桥港村文化礼堂开课,从下午一点半上到三点多。
他采用边唱歌边识字的教学方法,教授家喻户晓的传统歌曲和戏曲,通过对照歌词来识字。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周振明每堂课只教8个字,尽管如此,一堂课下来他的嗓子常常沙哑。
3. 成果与影响:
经过8年的努力,周振明共教授了700节课,帮助百余位老人学会了识字。
通过识字班的学习,这些老年学生不再担心到医院就医、到银行办事,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
这些“大”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更好地享受了城乡融合带来的红利。
周振明的善举不仅帮助了老年人提升生活技能,也展示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支持。你知道吗?在浙江嘉兴,有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他不仅没有选择安享晚年,反而用自己的方式,为社区的老人开启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这位特别的老人名叫周振明,他开设的“识字班”已经走过了近八年的时光,教授了百余名“大”学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老人的故事,感受他的热情与坚持。
歌声中的识字课

每当下午一点半,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木桥港村文化礼堂里便会传来朗朗的歌声。这里,周振明老人的“识字班”如期开课。学生们平均年龄达到62岁,他们跟着周振明老人,边唱边识字,其乐融融。
“从《北京的金山上》到《红色娘子军》,再唱到《映山红》,我们都是一边唱一边识字。”周振明老人笑着说。为了确保老人们都能学会,一堂课下来,他的嗓子已经沙哑。
退休教师的识字梦

周振明老人曾是位退休教师,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毅然决定免费开设扫盲班,圆老人们识字梦。
2017年,木桥港村安置着800余户农村拆迁户,近130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群占村民总人口2.2%,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周振明老人偶然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为这些老人提供帮助。
“我既教字的普通话读音,也教方言读音,以帮助他们记住字的意思。”周振明老人说。
风雨无阻的教学路

尽管周振明老人的左腿因血管堵塞装了支架,日常步行200米已是极限,但他仍坚持站立两个多小时教学。近8年来,不论风霜雨雪,他总是开着电瓶车按时授课。
“做了35年教师,教学本应是我的使命。”周振明老人说。
改变生活的识字课
在周振明老人的努力下,当地老人们慢慢适应了城市生活。陈夏妹是其中一位学生,她从小干农活,没有上过学,家人的名字只会念不会写。如今,手机一来电话,她就知道是谁,再也不用听声辨人。
“几个姐姐的名字,现在我都会写啦!”陈夏妹兴奋地说。
传承与感动
周振明老人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的行为不仅改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正如蔡增伸教授所说:“让群众用得起,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教书科研一直遵循的理念。”周振明老人的“识字班”正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周振明老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让我们一起为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点赞,为他的坚持与奉献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