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3年底地方国有企业牵头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11个,国企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报告,2023年底地方国有企业牵头建设了1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010个省级创新平台。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旨在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好消息在国企圈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就是2023年底,地方国有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竟然达到了111个!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让人想探究一番,这些创新平台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创新平台:国企发展的新引擎

想象一个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地方国企的发展道路上。这些平台不仅为国企提供了技术攻关的舞台,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据我了解,这些创新平台涵盖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紧跟国家战略,紧扣时代脉搏。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就有不少地方国企牵头建设的创新平台,致力于攻克光伏、风能等关键技术,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腾飞。
平台建设:多方合力,共谋发展

那么,这些国家级创新平台是如何建成的呢?答案就是:多方合力,共谋发展。
首先,地方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积极出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为创新平台的建设保驾护航。比如,江苏省国资委就首次全覆盖披露了省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展示了省属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创新方面的成果。
其次,地方国企是平台建设的主体。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平台。以保利集团为例,他们牵头建设了国家级研发平台,拥有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此外,中央企业的参与也为创新平台的建设注入了活力。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地方国企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产业创新。
平台成果:硕果累累,未来可期

那么,这些创新平台取得了哪些成果呢?让我来给你数一数。
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这些平台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比如,在新能源领域,一些地方国企牵头建设的创新平台成功研发了高性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等关键技术,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在产业升级方面,这些平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地方国企通过创新平台,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这些平台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023年底地方国有企业牵头建设的1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不仅为国企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创新平台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