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部国际友人佳作入选“我和上海”短视频征集活动网络展播环节,多元视角,展现上海魅力
“我和上海”(Shanghai, My City)短视频征集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与上海市白玉兰国际友好交流基金会协办,上海日报社承办。该活动于今年2月启动,历时6个月,共收到200余部来自全球各地的作品。最终,42部佳作入选网络展播环节。
此次短视频征集活动旨在通过国际友人的视角,展示他们眼中的上海故事,表达他们对上海的喜爱和融入之情。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外企高管在崇明看鸟、外籍教师记录上海公园慢生活、外籍友人逛菜场、留学生谈论上海咖啡文化、艺术家讲述中西文化交融、创业者分享经历等。这些作品从城市安全、多元文化、无限机遇、市民友好、便利生活等多个角度诠释了外籍人士来到上海、喜爱上海、融入上海的原因。
12月22日晚,短视频征集活动会在上海博物馆东馆隆重举行。会上,主办方揭晓了入选网络展播环节的42部作品,并进行了颁奖仪式。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上海的国际形象,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镜头下的上海故事,42部国际友人佳作闪耀网络
想象当异国他乡的视角聚焦在这座繁华的东方明珠,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近日,一场名为“我和上海”的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让42部来自国际友人的佳作在网络舞台上大放异彩,共同讲述了一个个关于上海的故事。
多元视角,展现上海魅力

“我和上海”,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温情和期待。活动自今年二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积极参与。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自己在上海的点点滴滴,从街头巷尾到名胜古迹,从日常生活到文化交流,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敬意。
镜头一:罗伊森的车轮生活

在众多作品中,《罗伊森的车轮生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脱颖而出。这部作品记录了罗伊森在上海的生活点滴,从他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上海。罗伊森说:“上海的开放、创新、包容和便捷,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镜头二:功夫梦在上海

《韩乔丹:我在上海圆了功夫梦》这部作品,则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韩乔丹,这位来自卢森堡的年轻人,在上海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船拳。他说:“上海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镜头三:高中生眼中的上海
《卢森堡高中生来上海交流》这部作品,则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这部作品记录了卢森堡高中生在上海的交流经历,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感受着上海的魅力。一位高中生说:“上海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元、包容的世界。”
镜头四:城市新空间,生活秀带
除了这些个人故事,还有许多作品聚焦于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在“人民城市 生活秀带——杨浦滨江新影像展”中,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捕捉到了杨浦滨江的新变化。从碧波荡漾的江水到繁华的都市景观,每一个画面都展现了上海城市更新的成果。
镜头五:城市之美,幸福生活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城市之美,更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民幸福的生活。在新民晚报社举办的“爱我中华 砥砺奋进——上海新空间城市之美摄影佳作征集”活动中,近5000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让我们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42部佳作,共筑上海梦
42部国际友人佳作入选“我和上海”短视频征集活动网络展播环节,这不仅是对他们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赞美。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元、包容、创新、发展的上海,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上海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的故事在镜头下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