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完全站不住脚,产能过剩,究竟是个啥?
近期,一些欧美政客和媒体再次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并将这种指责从新能源行业扩展到更多工业品类,宣称中国通过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对此,中国驻欧盟使团彭刚公使在2024年12月23日于欧洲知名媒体“欧盟动态”发表署名文章《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完全站不住脚》,强调这一论调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有违市场n
彭刚公使指出,全球市场供求决定商品价格和销量,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贴上“过剩”。他还引用了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数据,说明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
此外,彭刚公使还提到,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因此,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最近国际上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讨论可真是热闹非凡呢!不少欧美媒体和政客纷纷跳出来,声称中国产能过剩,通过出口冲击世界市场。但你知道吗,中国驻欧盟使团可是出来辟谣了,他们认为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究竟谁在说谎。
产能过剩,究竟是个啥?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产能过剩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产品滞销。但你知道吗,这个概念被一些人滥用,用来抹黑中国。
中国产能过剩?别逗了!

中国驻欧盟使团表示,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他们指出,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正在持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等形成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欧方有识之士也表示,所谓中国绿色领域产能过剩是一种荒谬的说法。
出口多,就是产能过剩?别逗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出口多就意味着产能过剩。但事实上,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基于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形成各自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能规模,并通过买全球、卖全球共享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收益。
发达国家出口,就是合理?别逗了!
有趣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却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对中国进行贸易保护。美国生产的芯片约80%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近80%、约50%用于出口,空客、波音生产的大量客机也是用于向全球出口。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约12.7%。这显然是一种双重标准。
产能过剩论,不过是保护主义
许多欧美经济学家和专业人士都指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不过是保护主义。一些国家反复炒作,实际上是打压遏制中国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全球产业合作和产供链稳定。
自由贸易,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保护主义带不来一家独赢的幻象,只会失去合作共赢的机遇。过去,中国经济与世界发展深度交融,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
欧盟加征关税,暴露出政治化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近日决定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这一做法不仅会拖慢全球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而且还暴露出欧盟在气候问题上存在政治化倾向。
自由贸易,造福全球
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表示,欧盟和中国应避免陷入加征关税、致使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的循环当中。自由贸易是造福于全球的,并非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国家利益。
德国汽车业巨头,也看不下去了
德国汽车业的巨头大众汽车表示,他们打算关闭最少三家位于德国境内的工厂,裁减数万名员工,并且将员工工资削减10%。这显然是欧盟加征关税的恶果。
产能过剩论,不过是欧美国家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借口。我们要坚定信心,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