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若干信号,提振国内需求,熨平经济周期
田轩在解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到了以下几个关键信号:
1. 从各自为战到系统集成:
2025年经济发展总基调强调“守正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这些新增内容表明,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推动各部门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形成政策合力,以实现经济的高效和集约发展。
2. 从“稳健”到“扩张”:
会议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隔14年再度定调,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财政政策方面,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以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压力。
3. 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今年的会议没有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是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表明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从宏观结构转向微观主体行为与市场生态,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4. 重点领域风险研判更加精准:
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客观、精准的研判,明确了2025年的工作重点,包括稳住楼市和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
5. 资本市场改革向“健康牛”目标更进一步:
会议首次提出稳定股市,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出台,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新和调整,为2025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满好奇?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我们了解中国经济政策趋势的最佳窗口。这不,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落下帷幕,而田轩教授的解读,更是让我们对这次会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经济盛宴,看看田轩教授为我们解读的若干信号吧!
信号一:从各自为战到系统集成,推动经济集约高效发展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整体导向上延续了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对政治局会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化、落实和部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守正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这三个词组的出现。

守正创新,解决的是胆子大和步子稳之间的辩证统一问题。所谓守正,强调的是在进行破与立的改革取舍时,应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与原则为正;创新则侧重于凭借创新思维与举措,于技术革新、制度优化、管理提升等维度谋求突破,为经济注入新活力与竞争力,保障其稳定且可持续前行。

系统集成,则意味着在经济工作的规划与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这种从各自为战到系统集成的转变,无疑将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信号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组合。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经济工作中,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宽松措施。
提高财政赤字率,是这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此举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信号三:壮大耐心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会议还特别提出,要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这对于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耐心资本,是指那些愿意长期投资、支持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资本。这种资本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则有助于缓解创业企业的融资难题,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信号四:提振国内需求,熨平经济周期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振国内需求,熨平经济周期,降低经济波动。
提振国内需求,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扩大内需,我们可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信号五:稳妥处理存量风险,规避潜在危机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稳妥处理存量风险,规避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潜在的危机。
存量风险,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积累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来说,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传递了诸多积极信号。这些信号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