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发布 财政部详解,新版会计制度,来头可不小
近日,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新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该制度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下是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
修订的必要性
1. 填补制度空白:2004年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是我国首次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定的会计制度,填补了我国会计制度的空白,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促进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 适应法律法规变化:近年来,民非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不断更新,修订《民非会计制度》有助于推动会计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衔接,促进民非组织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发展。
3. 应对新业务需求:随着民非组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出现了新的业务形式,如捐赠形式的多样化、对外投资增加等,修订制度有助于记录和反映这些新业务活动,解决会计处理问题。
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增加适用组织类型:在制度适用范围中增加了国际性社会团体、外国商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设立的代表机构等民非组织。
2. 服务捐赠会计处理:增加了服务捐赠的会计核算规定,明确民非组织接受的服务捐赠如何入账和披露。
3. 风险准备金等核算规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民非组织可以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资金或基金,并明确了相关核算规定。
4. 新增会计科目:增加了“其他长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以前年度净资产调整”、“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等科目,以满足实务核算和监管需要。
5. 加强信息披露:要求民非组织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以及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情况。
此次修订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正文共八章九十五条,附录包括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具体设置、核算内容和编制说明。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需详细内容,请参考财政部发布的正式文件你知道吗?最近财政部可是搞了个大动作,发布了新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可不仅仅是改改数字那么简单,它可是关系到民间非营利组织(简称民非组织)的“钱袋子”呢!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个新鲜出炉的会计制度,保证让你一目了然。
新版会计制度,来头可不小

首先,得说说这个制度的来头。2004年,我国首次为民间非营利组织量身定制了会计制度,填补了会计制度的一个空白。这可是个大进步啊!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非组织的业务活动越来越丰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原来的制度显然有些跟不上节奏了。所以,财政部决定修订这个制度,让它与时俱进。
修订背后的原因,你了解吗

为什么要修订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响应国家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发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修订会计制度,就是贯彻落实这些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2. 适应法律法规变化:民非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行业监管也在加强。修订会计制度,有助于推动会计制度与法律法规有效衔接,促进民非组织法治化发展。
3. 解决实务问题:民非组织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出现了很多新业务、新情况。修订会计制度,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反映这些新业务,解决会计处理问题。
修订内容,亮点多多

这次修订,财政部可是下足了功夫。主要内容包括:
1. 增加部分会计处理规定:比如,增加了适用制度的组织类型,增加了服务捐赠会计处理规定,增加了风险准备金等有关核算规定。
2. 修订部分会计处理规定:比如,修改限定性净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修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修改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内容。
3. 删除合并报表要求:实践表明,民非组织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关注个别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所以这次修订中删除了要求民非组织编制合并报表的规定。
财政部详解,让你更明白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们表示,这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民非组织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助力民非组织高质量发展。
负责人还表示,财政部将开展以下工作,推动新制度有效贯彻实施:
1. 出台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规定,为民非组织执行新制度提供政策保障。
2. 组织开展培训,使民非组织尽快熟悉和掌握新制度。
3. 跟踪关注执行情况,及时回应实施中的实务问题,加强实施指导。
新版会计制度,未来可期
新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布,无疑为我国民非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财政部的指导下,民非组织将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