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过半,集体经济的大跃进
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1月2日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2024年山西省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经超过50%。
此外,山西省在2024年安排了资金支持760个行政村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山西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还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和加强集体资产监管,提升了集体经济的整体效益你知道吗?最近山西的农村可是发生了大变化呢!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竟然过半,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消息啊!咱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山西农村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这条致富路的吧!
集体经济的大跃进

想象山西的农村,曾经是那个以农业为主,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新网报道,2024年,山西安排资金支持760个行政村发展集体经济,而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经超过了50%。
这背后,是山西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带领的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坚持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土地流转,农民的“金钥匙”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土地都是分散的,每家每户只有那么几亩地,种地既辛苦又赚不了多少钱。但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山西在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的同时,规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广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强化合同备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等,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你看,这土地流转就像是给农民打开了一扇金门,让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起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让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全省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760万亩左右,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呢!
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的“贴心管家”

农业生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山西健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他们聚焦粮油作物、丘陵山区、薄弱环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并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3300万亩,服务带动小农户310万户。这就像是给农民请了一个“贴心管家”,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还让农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其他产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的“致富帮手”
在山西,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9万家、农民合作社9.4万个。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像是农民的“致富帮手”,带动农户提高生产水平,带动农户增收。
为了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山西还建立了合作社经营异常名录和辅导员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等措施。这样一来,农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收入,还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合作社。
晋城:新时代的“太行山居图”
在晋城,集体经济的发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其中超过1/3的村达到100万元、一半以上的村达到50万元、2/3的村达到30万元。这背后,是晋城市委、市政府的辛勤付出。
晋城市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一号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了市级统筹、县级主导、乡村落实、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他们编制完善了市、县、乡、片、村五级规划体系,推动1542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全覆盖。
晋城市还谋划实施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4大类880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文旅康养带动工程、特优产业增效工程……这些项目不仅让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还让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山西农村的“金光大道”
看到山西农村的这些变化,你是不是也觉得心里暖暖的?没错,山西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在党的领导下,山西农村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期待,山西农村的“金光大道”越走越宽广,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