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木艺三代”玩转文创设计 让远古文物“活”起来,木艺三代的匠心之旅
浙江“木艺三代”通过文创设计,成功让远古文物“活”起来。2024年8月,浙江省博物馆与潘铮铮达成合作,共同设计开发馆藏相关文创产品。潘铮铮及其团队在浙江省博物馆多次寻找灵感,最终决定以馆藏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为原型开发衍生品。这些文创产品包括双鸟朝阳手工雕刻红木挂饰、双鸟朝阳手工雕刻红木书签和飞禽花枝纹八出菱花红木杯垫等穿越时空的匠心独运:浙江“木艺三代”的文创传奇
想象当你手捧着一枚精致的木艺书签,上面雕刻着河姆渡双鸟朝阳纹,那仿佛是远古文明的回声,在指尖轻轻跳跃。这就是浙江“木艺三代”带给我们的奇妙体验,他们用匠心独运的文创设计,让远古文物“活”了起来。
传承与创新:木艺三代的匠心之旅

在浙江省桐乡市,有一家红木家具厂,这里不仅是家具制作的摇篮,更是木艺文化的传承地。潘铮铮,这位95后的“木艺三代”,就是这里的灵魂人物。
潘铮铮的祖父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他的手艺在邻里乡亲中传为佳话。在祖父的影响下,潘铮铮的父亲也爱上了木艺,创立了这家家具厂,将传统木艺推向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潘铮铮与木艺结缘较晚,大学期间学习德语专业,辅修经济管理。在德国留学的经历让她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发现,国外的博物馆里,许多制作精巧的艺术衍生品深受欢迎。于是,潘铮铮决定将木工技艺与文创产品结合,让传统木艺焕发新的活力。
创意无限:让文物“活”在指尖

回到家乡后,潘铮铮从头开始学习设计,她与团队在浙江省博物馆寻找灵感,最终决定以馆藏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为原型开发衍生品。
这件文物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来自新石器时代,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潘铮铮巧妙地将牙雕原型制成书签和挂饰,以红木为原料,采用手工雕刻,还原了牙雕的古朴雅致。
“大件手工木雕作品通常价格较高,销售受限。以书签、挂饰等轻量化形式,将文物历史文化价值、木雕艺术价值浓缩于方寸之间,性价比较高,更能吸引年轻群体。”潘铮铮说。
文创空间:让历史“破圈”

近年来,国内博物馆、景区逐渐将文创空间作为第二展厅,文创作为文物、古建延伸频频破圈。以九龙九凤冠、天宫藻井、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等为原型的文创顶流,让历史中沉寂的传统工艺重回台前。
潘铮铮的文创设计,正是这种“破圈”的典范。她的作品不仅吸引了游客抢购,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木艺。
国潮热: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的临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灵感的产品销售越发红火,国潮热不断升温。在浙江,非遗文创店商家和设计师巧妙地将中国非遗技艺和民间手艺融入文创产品中,打造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蛇年手工文创挂件、摆件等。
在义乌的一家服装店里,各类新中式服饰琳琅满目。红色、橙色系的服装销量最高,前来店里选购的顾客络绎不绝。除了服饰,各类新中式配饰也备受消费者喜爱。
千年古砖:乡愁与历史的交融
在浙江桐乡凤鸣街道合星村,一座古砖博物馆静静诉说着千年风雨沧桑。村民邵忠良是这些古砖的收藏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让千年古砖“活”了起来。
邵忠良自幼就对传统文化颇有兴趣,2013年,他第一次通过网络了解到古砖,内心深处的热爱瞬间被点燃。自此,他踏上了“搬砖”之路,足迹遍及浙江、江西、四川、陕西等多省乡野。
2021年9月,桐乡吴越厚積堂古砖博物馆正式开放,免费供公众参观。馆内收藏的古砖跨越秦、汉、魏、晋以及南北朝等数个朝代,时间跨度超2000年。
邵忠良说:“这不仅是一块砖,更是一份乡愁,一段历史。”
在这个充满创意的时代,浙江“木艺三代”用匠心独运的文创设计,让远古文物“活”了起来。他们用双手传承着传统文化,用创意点亮了历史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传承者,让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