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打造“公园城市”样板 守护蓉城幸福,兴隆湖的蜕变
成都自2018年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山、水、人、城共融共生的城市样板。以下是关于成都打造“公园城市”样板和守护蓉城幸福的一些关键信息:
1.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四川天府新区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强调要实现山、水、人、城的和谐共生。
2. 天府新区的示范作用:
天府新区作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通过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如将兴隆湖从滞洪洼地改造成湿地公园,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地势地貌及原生植被,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3. 公园城市的标准化建设:
成都发布了公园城市体系1.0和2.0版本,涵盖290项各类标准,初步搭建起4大板块、16大领域的体系,进一步深化成城市转型的45个重要举措,覆盖了城市建设的全领域。
4. 人民城市理念的践行:
成都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通过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公园城市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样本,更是市民休闲娱乐和心灵栖息的地方。
5. 可持续发展探索:
成都通过论坛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城市交流经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园城市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价值,还为全球城市提供了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6. 未来规划: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涵盖绿色生态、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等方面,旨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的转型发展新路径。
通过这些措施,成都不仅打造了一个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样板,还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公园城市建设的典范。漫步蓉城,感受“公园城市”的魅力
想象你置身于一个城市,这里既有繁华的都市气息,又不失宁静的田园风光。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拥抱。这样的城市,是不是很心动?没错,这就是成都,一个正在努力打造“公园城市”样板,守护蓉城幸福的地方。
从荒芜到繁华:兴隆湖的蜕变

还记得2014年的兴隆湖吗?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滞洪洼地。如今,它已经变成了成都人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游人如织,风景如画。
四川天府新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娜,作为兴隆湖湿地公园和天府新区的见证者,向我们讲述了这段美好的蜕变。她说:“那时候,兴隆湖周边还是一片荒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成都人休闲娱乐的香饽饽。”
兴隆湖的蜕变,离不开成都市政府的精心规划和建设。他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指引,遵照“公园城市”的特点和要求,着力打造“绿色、人文、科技”的新区特质。
山、水、人、城共融共生:公园城市的美好蓝图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这一理念,为成都描绘了一幅山、水、人、城共融共生的美好蓝图。
6年来,以天府新区为起点,成都不断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之中,让全市厚重历史积淀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大街小巷,跃动着天府之国万千气象。
兴隆湖原本是鹿溪河流域的一处滞洪洼地。建设之初,新区规划团队就充分利用其地形特点,壅水成湖,把生态价值考虑进来,最大程度保留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中建公园,更体现在公园中建城市。从成都市中心出发,沿天府大道一路南下,驱车30多公里后,就到了天府新区的兴隆湖。
天府新区在建设之初就坚持“先绿后城”的发展原则,严守70.1%的生态用地底线,在此基础上,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塑造城市形态。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成都市锚定“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和“青山绿道蓝网”城市生态格局,实施“五绿润城”城市人居行动计划。
公园城市,更宜居
成都,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居。来自湖北的曾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曾辗转三个大城市工作而最后定居成都,最大的感受就是,身边的公园更多了,周围的环境更美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都始终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之中,一步步把公园城市的蓝图转化为真实存在的绿景。
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各类公园1514个,各级绿道6158公里,累计实施增绿项目1.1万个,新增绿地面积115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44.3%。
沿着绿道骑行,去龙泉山看日出,在公园里露营、围炉煮茶……这些新场景,不断刷新着成都人的美好生活新体验。
守护“新邻居”,打造城市的多样生物样板间
在成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就致力于在成都打造一个适宜动植物生存的桃花源。
她说:“随着近年来成都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动物开始造访城市,成为了城市居民的新邻居。”
为了保护这些“新邻居”,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翠湖公园,他们通过AI智慧监测识别系统、环境DNA技术、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方法,对公园内的生物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
邕城有温度有质感,绘就宜居宜业“幸福图景”
在南宁,城市步道、邕江两岸及社区周边,分布着许多环境优美、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公园、绿地,塑造着南宁“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
南宁市民陈女士说:“我经常会和朋友约露营,大人出来放松孩子也玩得开心。”
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元的体验,南宁市在邕江沿岸公园郊野段推进“公园”建设,打造“公园帐篷区”、“公园科普教育”、“公园运动健身”、“公园书屋”等功能板块。
邕城,这座充满温度和质感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居。
漫步蓉城,感受“公园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