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答记者问,中央部门单位2023年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审计署审计长侯凯于2024年12月22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作了详细报告。以下是关于该报告的答记者问内容的:
一、审计整改工作部署和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审计揭示的问题,严肃处理、彻底整改,加强贯通协同,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要求从源头上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在具体落实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相关审议意见,审计整改成效更加显著,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坚决扛起审计整改重大政治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部署审计整改,与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巡视紧密结合,一体对照检查、抓好落实。
2. 审计整改总体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全面整改:审计机关形成分送转办、跟踪督促、汇总报告的工作闭环,及时将重大问题查办情况通报有关方面。
专项整改:进一步拓展责任部门覆盖面,与有关部门研究建立贯通协作机制,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
重点督办:根据督办查办权限等,进一步细化精准审计移送重大问题的牵头承办部门,查办力度和反馈时效明显提升。
3. 审计整改成效更加彰显权威高效要求:
截至2024年9月底,《审计工作报告》中要求立行立改的1786个、分阶段整改的817个问题中,分别有1691个、513个(占94%、62%)已完成整改;要求持续整改的问题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和年度措施。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538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300多项,追责问责2800多人。
二、整改贯通协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党中央提出在审计整改上打好“组合拳”,强调加强贯通协同,纪检、组织、政法、国资、金融监管等部门协同发力,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审计整改实践充分印证了党中央上述要求,很多审计发现问题的最终解决是由各方力量共同促成的。
1. 与党内监督的协同机制更加健全:
审计机关与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对审计发现重大问题移送、查办、反馈、报告的全周期闭环管理。
2. 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协同配合更加衔接:
审计署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做好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
3. 与有关部门的贯通协作更加顺畅:
审计署将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2900多个问题,按行业和领域全部移交有关主管部门,请其履行监督管理责任。
三、整改成效的特色和亮点
重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进一步分析问题原因,努力做到举一反三:
有关部门在对反复出现、经常发生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重点分析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完善制度规则、堵塞漏洞、加强监管。
2. 与党内监督的协同机制更加健全:
审计机关与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对审计发现重大问题移送、查办、反馈、报告的全周期闭环管理。
3. 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协同配合更加衔接:
审计署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做好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
4. 与有关部门的贯通协作更加顺畅:
审计署将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2900多个问题,按行业和领域全部移交有关主管部门,请其履行监督管理责任。
5. 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
解决了一些不利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问题。
6. 进一步分析问题原因,努力做到举一反三:
有关部门在对反复出现、经常发生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重点分析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完善制度规则、堵塞漏洞、加强监管。
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审计整改,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1. 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和有关地方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2851.48亿元,完善制度134项,处理处分241人。
2.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有关部门和地方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34.5亿元,完善制度130项,处理处分12人。
3. 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有关部门和地方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178.64亿元,完善制度820多项,处理处分2230多人。
4.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1466.9亿元,完善制度161项,处理处分165人。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755.56亿元。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38.8亿元,完善制度31项,处理处分77人。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60.45亿元,完善制度56项,处理处分88人。
报告还指出,对审计移送的310多件违纪违法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组织查处,对涉案款物加紧追赃挽损,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处分有关责任人 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深度解析
在财政领域,透明度和问责制是确保公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分配的关键。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近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审计结果不仅揭示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展示了相关部门对问题的迅速反应和整改措施。
一、审计背景与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计。审计内容涵盖了税收征管、预算分配、资金使用效率等多个方面。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二、审计发现问题概览

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征管不规范:部分地区存在税收征管不严,导致税收流失。
预算分配不合理:部分部门的预算安排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些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资产管理漏洞:部分资产未能得到妥善管理,存在流失风险。
三、整改措施与成效

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整改措施: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了税收征管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了税收流失。
优化预算分配:对预算安排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改进了资金分配和使用流程,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
强化资产管理:加强了资产的清查和管理,减少了资产流失的风险。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审计机关表示,将继续关注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同时,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社会反响与期待
审计结果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公众普遍对相关部门的整改工作表示满意,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持续关注和改善财政管理中的问题。
六、
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财政工作的一次也是对未来财政管理的一次展望。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国家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深度剖析与启示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次审计不仅揭示了财政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反映了制度层面的不足。例如,预算编制和执行之间的脱节,反映出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则提示我们在财务管理和技术手段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八、国际视角下的比较
在国际上,不同国家的财政管理体系各有特点。我国的审计制度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透明度和问责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与世界各国的财政管理体系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财政监督和问责制方面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九、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估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加强财政监督:提升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广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新型财政管理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财政管理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十、(续)
财政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次审计,我们不仅看到了问题的解决,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的财政管理体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