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天开园率先试水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站揭牌
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在全国率先试点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旨在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推动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以下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1. 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天开高教科创园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站,并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园区内新设立的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也获授牌。
2. 动态管理制度:
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动态管理制度,实行自主考核和摘牌退出机制。根据分站博士后招收数量、培养质量、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分站将自动摘牌,确保“有站有人有项目”。
3. 新的培养机制:
发挥校企联合在引人才、育人才、聚人才方面的作用,在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间建立“3 X”握手通道,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协同攻关、成果合作转化,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4. 新的投入机制:
探索多元化博士后工作投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园区支撑、社会支持等方式,对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博士后人才和项目进行长期稳定投入,促进博士后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天开高教科创园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5. 降低企业建站门槛:
为降低企业建站门槛,天津市人社局从人社部争取到审批权限下放,放宽天开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条件。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以直接在市里审批,人社部报备就可建站。审批时间从原来至少半年,缩短到3个月以内。
6. 支持措施:
对于园区内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招收博士后的,给予30万元建站资助。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天开高教科创园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天津天开园: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先锋
想象一个充满活力的科创园区,在这里,博士后不再是简单的科研工作者,而是创新创业的先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天开园勇敢地迈出了改革的一步,率先试水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天开高教科创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站揭牌

还记得那个冬日里,天津市人社局宣布天开高教科创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站正式揭牌的场景吗?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天津市人社局发布的《关于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展博士后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犹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心田。
改革亮点:按需申报,随报随批

你知道吗?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着许多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按需申报,随报随批”的管理机制。这意味着,博士后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随时提交申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效灵活,精准管理

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由三代光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1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设立。这些分站实行动态考核、自动摘牌的高效灵活精准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海河英才”博士后揭榜领题赛决赛:博聚津门,智创未来
还记得那场激动人心的“海河英才”博士后揭榜领题赛决赛吗?38家单位张榜发布60个项目,研发总投入超过1亿元,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的80个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团队、24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赛。这场大赛不仅展示了博士后们的才华,更彰显了天开高教科创园的活力。
天津博士后工作平台:629个,8000余人
截至目前,天津已建成博士后工作平台629个,累计招收博士后8000余人。这些博士后们,不仅善科研,会转化,还能创业,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未来展望: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策源地
天津市人社局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天开高教科创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站开展博士后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他们希望将天开高教科创园打造为博士后创新创业策源地,推动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在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天津天开园的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不仅为博士后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天开园的博士后们能够创造更多辉煌,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