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算力之城”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典型
大同市推荐的“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打造全国数据‘算力之城’”案例,在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上,经过层层筛选,成功入选全国30个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市域案例。
大同市通过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其在“能源和算力”的双重优势,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24年5月,大同成功获批全国7个国家级数字标注基地之一,并在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中名列全国295个城市中的第三名。
该案例不仅展示了大同市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标注产业、开展应用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地方火了起来,它就是山西的大同!没错,就是那个以煤炭闻名的地方,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算力之城”。怎么回事呢?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
一、从“煤都”到“算力之城”的华丽转身

大同,曾经是我国著名的煤炭基地,被誉为“煤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炭产业逐渐走向衰退。面对这样的困境,大同市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他们看准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决定打造全国数据“算力之城”。
近年来,大同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的机遇。他们充分发挥全市在能源和算力的双重优势,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产业生态构建,吸引关键产业主体集聚

为了打造“算力之城”,大同市从构建产业生态入手。他们以算力中心集群为核心,吸引芯片、服务器、交换机等关键产业主体向大同集聚。这样一来,人工智能芯片、异构处理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产业在大同迅速发展壮大。
在大同,你不仅能看到现代化的数据中心,还能感受到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这里,产业形态实现了从传统的“瓦特”向“比特”的华丽转身,成功推动了主导产业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的转变。
三、改革成果丰硕,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经验

大同市的成功转型,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大同市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坚定的决心,奋力打造全国数据算力之城,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大同市的“算力之城”案例入选了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典型案例,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市域案例,并荣登全国30个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榜单。这样的荣誉,无疑是对大同市近年来深化改革成果的充分肯定。
四、未来可期,大同市将继续发力
当然,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是关键。面对数字经济的新机遇,大同市将继续发力,推动“算力之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首先,大同市将继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其次,他们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算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此外,大同市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算力产业生态。
大同市的“算力之城”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范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同市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曾经的“煤都”如何演绎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