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企合作惠及赞比亚民众”(新时代中非合作),中企合作惠及赞比亚民众
在新时代中非合作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和赞比亚的合作项目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显著改善了赞比亚民众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卡富埃河供水项目:
项目背景: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由中国土木工程(赞比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该项目旨在为赞比亚民众提供清洁和安全的饮用水。
具体成果:通过现场带教和技能培训,项目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工程建设和管理人才。例如,人力资源专员罗根从一名办公室助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专员,并管理了700多名当地雇员,这些雇员大多是通过项目学习到焊接、木工、汽车驾驶等技术。
2. 利维·姆瓦纳瓦萨大学教学医院:
项目背景:该医院是中赞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提高赞比亚的医疗服务水平。
具体成果:医院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健康状况。
3. 肯尼斯·卡翁达国际机场新航站楼:
项目背景:新航站楼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赞比亚的国际航空运输能力,促进了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具体成果:新航站楼不仅改善了航空服务质量,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
项目背景:作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吸引了近90家中国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超过27亿美元。
具体成果:合作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总额超过280亿美元,带动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
5. 下凯富峡水电站:
项目背景:水电站的建设旨在提升赞比亚的电力供应能力,助力其成为南部非洲的电力中心。
具体成果:水电站不仅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项目,中国企业和赞比亚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通过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的创造,显著提升了赞比亚民众的生活水平。穿越时空的友谊:中企助力赞比亚,共绘新时代合作画卷
想象当你驱车穿越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南行驶,突然一座现代化的供水厂出现在眼前,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这就是中国土木工程(赞比亚)有限公司承建的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它不仅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更成为了中赞友谊的象征。

清水润心田: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
走进供水厂,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在忙碌地准备新一轮的水处理工作。卡富埃河的河水被水泵吸入,经过预处理、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处理,最终成为清洁的生活用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千家万户。

赞比亚水资源开发与用水卫生部部长姆波沙表示:“中国企业承建的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改善了卢萨卡供水条件,为促进赞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班达,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赞比亚总工程师,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建设一座新的现代化供水厂。中国企业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理念。建成后的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运行安全可靠,供水有充分保障。”
电力之光:下凯富峡水电站助力赞比亚成为南部非洲的电力中心
驱车从卢萨卡向南行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便抵达了矗立在群山峡谷之间的下凯富峡水电站。这里,5台发电机组正在高效运转,源源不断地向赞比亚及南部非洲电网输送电力。

作为中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下凯富峡水电站是40多年来赞比亚最大的基建项目。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表示:“这个非比寻常的项目,有力促进了赞比亚的经济社会发展。”
克劳达斯·姆汤加,项目司机,激动地说:“以前,停电在咱们这儿可谓是家常便饭,大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受影响。如今,我们的电力供应有了更多保障,是水电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携手共进:中赞媒体联合采访,讲好新时代中非合作故事
202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和赞比亚媒体在卢萨卡举行了“新时代中非合作”联合采访。这是中赞两国媒体首次在赞进行“新时代中非合作”联合采访。
联合采访期间,人民日报和赞比亚《每日邮报》《每日国家报》等媒体记者前往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卢萨卡园区采访。作为中国在非洲第一个经贸合作区,截至2024年6月,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已有近90家中国企业入驻,投资额超27亿美元,入驻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总额超过280亿美元,带动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中非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白皮书《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全面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非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对非政策立场,展望实现中非关系新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中南新能源投资合作大会并赴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开展经贸促进活动,为推动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穿越时空的友谊,中企助力赞比亚,共绘新时代合作画卷。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