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译家、烧伤医学专家钱绍昌逝世,享年94岁,钱绍昌
著名翻译家、烧伤医学专家钱绍昌先生于2024年12月24日上午在上海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钱绍昌先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退休教授,同时也是新民晚报的老读者和老作者。
钱绍昌先生193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聪慧过人,小学只读三年就升入中学,后进入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54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同时获得美国宾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分配至上海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外科,不久被提升为烧伤科副主任。他在医学领域的成就尤其显著,特别是在1958年成功抢救了我国第一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邱财康,这一事件在当时被国内报纸广泛报道,成为佳话。
除了在医学领域的贡献,钱绍昌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精通英语、俄语、法语和日语。他的翻译作品包括《鹰冠庄园》、《大饭店》、《钻石》、《蒙特卡罗》、《成长的烦恼》、《冷暖人间》、《根》、《荆棘鸟》、《卡萨布兰卡》等,共翻译了600余部(集)影视片。其中,《成长的烦恼》、《根》、《荆棘鸟》等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电视译制片一等奖。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钱绍昌先生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1980年10月起,他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6年5月任副教授,1992年10月任教授。1983年,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国际新闻专业,钱绍昌教授开始执教国际新闻系。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钱绍昌先生的一生横跨医学和翻译两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是医学界和翻译界的重大损失。缅怀钱绍昌:翻译界与医学界的璀璨星辰
在这个宁静的冬日,我们失去了一位多才多艺的璀璨星辰——著名翻译家、烧伤医学专家钱绍昌先生。他,用生命书写了传奇,用智慧点亮了世界,享年94岁,走完了他传奇般的一生。

钱绍昌,这个名字,对于热爱翻译和医学的人来说,无疑是如雷贯耳。他的一生,犹如一部精彩纷呈的画卷,既有翻译界的辉煌,也有医学界的荣耀。

一、翻译界的璀璨星辰
钱绍昌,1930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一位真正的语言大师。他精通英语、俄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是中国著名的影视翻译家。他曾翻译了《鹰冠庄园》、《大饭店》、《钻石》、《蒙特卡罗》、《成长的烦恼》、《冷暖人间》、《根》、《荆棘鸟》、《卡萨布兰卡》等600余部(集)影视片,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无数精彩的作品。

1988年,上海电视台译制科科长黄其找到钱绍昌,邀请他翻译美国长篇电视剧《鹰冠庄园》。试译一集后,黄其便认定了他。当时,电视台每逢周二和周五播放一集,每集一万多字,钱绍昌每三天就要翻译一万多个字。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极高,最高时超过36%,一时间万人空巷。许多亲友纷纷打电话询问他:“翻译电视上《鹰冠庄园》的那个钱绍昌是你吗?”钱教授觉得虽然累,但享受其中。自此,钱教授片约不断,并将100余部(集)国产片译成英文,获得了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
二、医学界的荣耀
钱绍昌不仅在翻译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医学界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科,后成为瑞金医院外科和烧伤科医生。在苏联留学期间,他在列宁格勒中央放射医学研究所研修放射医学。
1958年5月26日晚上11时,上海第三钢铁厂发生事故,炉长邱财康被高温铁水严重灼伤,受伤面积达到89%,深三度烧伤面积23%。广慈医院立即成立抢救小组,青年医生钱绍昌成为主要成员之一。经过多个昼夜的努力,病人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抢救过来。这是我国第一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治愈的病例,当时国内报纸都以特大新闻刊出,文学大师巴金还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万字报道。
三、教育界的良师益友
钱绍昌1980年10月起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6年5月任副教授,1992年10月任教授。1983年,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国际新闻专业,他前往执教。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是学生的良师益友。1986年9月开始为新闻学研究生班教授《新闻编译》课程,1995年2月从新闻传播学院退休。
钱绍昌教授精通英语、俄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是中国著名的影视翻译家。他曾翻译了《鹰冠庄园》、《大饭店》、《钻石》、《蒙特卡罗》、《成长的烦恼》、《冷暖人间》、《根》、《荆棘鸟》、《卡萨布兰卡》等600余部(集)影视片,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无数精彩的作品。
四、多领域贡献卓越
钱绍昌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开拓创新,笔耕不辍。他先后发表中外论文11篇,英文新闻特稿25篇,专著1本,译著3本。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发表报道、散文、随笔多篇;曾创作科教电影片《生命的凯歌》,话剧剧本《红旗飘飘》等。
五、缅怀与致敬
钱绍昌先生的逝世,让我们深感悲痛。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用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智慧点亮了世界。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翻译家、医学家、教育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钱绍昌先生,一路走好!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