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3年沿黄9省区完成造林2541.38万亩,绿色浪潮,席卷黄河两岸
2023年,沿黄9省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相关报告,这些省区共完成造林2541.38万亩,种草改良5200.92万亩。具体来说,三江源、甘南黄河上游、若尔盖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各地还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内蒙古、陕西等地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开展了规模化防沙治沙工作。山西省的人工造林规模近三年来连续保持全国第一。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的“双下降”,以及水蚀和风蚀的“双减少”。国家也加大了对沿黄省区的财政支持力度,2023年安排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398.7亿元,同比增长11.1%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好消息传来,2023年沿黄9省区可是大干了一场,完成了造林2541.38万亩!这可不是小数目哦,相当于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在黄河两岸铺展开来。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看看这片绿色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吧!
绿色浪潮,席卷黄河两岸

想象当春风拂过黄河两岸,那一片片新栽的树木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这可不是空想,2023年,沿黄9省区可是卯足了劲,大搞植树造林。
据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沿黄9省区共完成造林2541.38万亩,这个数字可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它们不仅美化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还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
科技助力,绿色奇迹加速到来

你可能觉得,植树造林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好说的呢?其实,这背后可是有着不少科技力量的支持呢!
比如,无人机精准飞播、北斗导航技术等等,这些高科技手段让植树造林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阴山北麓治理项目区,当地林草部门就利用北斗导航技术,操纵无人机进行精准飞播,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
此外,宁夏中卫市还推广应用了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站历经20多年研究的草方格沙结皮技术,将荒漠蓝藻喷洒在沙子表面,缩短沙土黏合时间,快速形成土壤结皮,大大提高了治理成效。
联防联治,共筑绿色长城

黄河两岸的造林工作,可不是哪个省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为了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沿黄9省区可是携手并肩,共同推进。
比如,内蒙古、辽宁协同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跨省区锁边林草带;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中卫市、甘肃民勤县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开工建设阻沙生态防线。这些举措,让黄河两岸的绿色长城更加坚固。
绿色成果,惠及民生
黄河两岸的绿色奇迹,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还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
比如,内蒙古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近1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1.27亿亩,种草2.89亿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目前分别达到20.79%和45%,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此外,宁夏还计划将原规划2023-2030年8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27年5年完成;森林覆盖率由2023年的11.35%提高到2027年的12.40%。这些成果,让黄河两岸的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这片绿色奇迹的魅力呢?2023年沿黄9省区完成的造林工作,不仅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改善,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绿色遗产。让我们一起为这片绿色奇迹点赞,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