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 进口草种6.62万吨,草种界的“丰收年”
2024年,中国的草种产量和进口量均有显著增长。根据多方信息来源,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进口草种达到6.62万吨。
在草种产量方面,中央资金支持和各地林草部门的努力推动了草种繁育基地的建设。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并达产的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0万亩,年产草种近2万吨。预计到2025年,草种繁育基地的达产面积将增长到80万亩以上,可用于生态修复的草种生产总量有望超过3万吨。
在进口草种方面,黑麦草(生态、坪用)种子的进口量最大,达到1.39万吨,占比58%;其次是早熟禾(生态、坪用),进口量为0.40万吨,占比17%;羊茅(生态、坪用)种子的进口量为0.30万吨,占比12%;豆科三叶草种子进口量为0.07万吨,占比3%。
草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土绿化、农牧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林草局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培育、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扎实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草种自给率逐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草种业的发展,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提升饲草种业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力争到2030年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好消息在草种界传得沸沸扬扬呢!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了7万吨,进口草种也有6.62万吨。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啊!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究这个喜人的背后故事吧!
草种界的“丰收年”

2024年,我国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哦!要知道,草种可是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在这个丰收的背后,是我国林草部门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培育、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的结果。
从“无中生有”到“自给自足”

记得以前,我国草种生产主要依赖进口,国产草种自给率较低。但随着近年来我国草种业的快速发展,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国草种自给率逐步提高,国产草种在草原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和城乡绿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策扶持,助力草种业发展

为了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力争到2030年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的目标。
在中央资金支持和带动下,各地林草部门积极推进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并达产的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0万亩,年产草种近2万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成果啊!
龙头企业崛起,推动产业升级
在草种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龙头企业也崭露头角。比如蒙草集团、三江集团等,它们在草种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龙头企业的崛起,为我国草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迈向“75%自给率”目标
虽然我国草种生产供给能力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完全满足草原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和城乡绿化的用种需要。为此,国家林草局将继续把不断提升国产草品种培育和草种生产供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等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预计到2025年,各地草种繁育基地达产面积将增长到80万亩以上,可用于生态修复的草种生产总量有望超过3万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草种业将实现“75%自给率”的目标,为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我国的草种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充满希望的产业,为我们的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