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曾经的出行小能手
成都市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 政策不鼓励:根据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市早在2020年就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
2. 交通体系健全:成都市现有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轨道、公交和共享单车,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共享电单车在交通体系中并不具备必要性。
3. 安全风险:共享电单车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也是成都市不鼓励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已投放车辆的管理:对于已经投放的共享电单车,成都市将遵循“只减不增”的原则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共享电单车的数量不再增加。
5. 优化共享单车管理:成都市将通过在新改建轨道站点、公交枢纽站时,同步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优化、增加共享单车停放容量,并利用科技手段高效精准调度车辆,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市场秩序,提升共享单车运维服务水平,并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最近成都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发现,街头巷尾的共享电单车似乎不那么常见了呢?别急,让我来给你揭秘为什么成都突然对共享电单车“冷处理”!
共享电单车:曾经的出行小能手

还记得那些年,共享电单车在成都街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吗?它们小巧便捷,骑行速度快,成为了不少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但你知道吗?就在不久前,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成都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服务实施意见》,明确表示: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
同质化出行,共享电单车面临挑战

为什么成都突然对共享电单车“下狠手”呢?这还得从共享电单车的服务模式和功能说起。它们与共享单车一样,主要服务于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平均骑行距离也差不多,属于典型的同质化出行方式。
而且,共享电单车在服务功能和方式上,也无法大规模取代私人自用电动自行车。这就意味着,共享电单车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安全隐患,让共享电单车“头疼”

共享电单车虽然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自重大、速度快,未成年人扫码骑行、骑行不佩戴头盔、违规搭人、乱停乱放等问题,都让共享电单车成为了“头疼”的存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成都市共享单车规模总量已达到100.8万辆,已经满足了总体骑行需求。而与共享单车同质化的共享电单车,显然不再具备必要性。
多地响应,共享电单车发展遇冷
其实,成都并不是第一个对共享电单车“说不”的城市。此前,北京、广州、上海、郑州、西安等多个城市都明确表示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
比如,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答复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关于加强共享电动车执法管理的有关建议》中提到,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322万辆,已经远远超出了广州市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现阶段暂无道路、停放资源可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
态度松动,共享电单车还有机会吗?
就在共享电单车发展遇冷之际,一些城市的态度却开始松动。比如,北京、南京等地,从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到态度松动,开始尝试探索共享电单车的规范发展。
那么,共享电单车还有机会吗?这还得看未来市场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调整。
成都:共享电单车何去何从
回到成都,虽然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但已有共享电单车投放的温江、郫都、新津、彭州、邛崃五区(市),将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严格管理。其他区域也将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同时将严格查处清理违规投放的共享电单车。
那么,成都的共享电单车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