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台胞携妻女返福建闽清祖地 开办农场躬耕田野,躬耕田野
六旬台胞刘兴顺在退休后,携妻子和女儿回到祖籍地福建省闽清县白樟镇下炉村,寻根并安家落户。他在这里开办了羊顺生态农庄,致力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刘兴顺始终谨记父亲的遗训“学成而归,报效家乡”,通过大量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大片荒地改造成占地1500亩的农庄,改善了村容村貌。农庄内规划了种植区、采摘区、亲子游乐区和休闲养生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农场发展一度受阻,但下炉村党支部书记黄彬表示,村里会全力支持农庄的发展,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推动农庄再出发。2023年,羊顺生态农庄还成为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穿越时空的根,耕耘希望的田
想象当岁月的痕迹爬满额头,当人生的脚步渐渐放缓,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是安享晚年,还是回归故土,寻找那份久违的温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六旬台胞的故事,一起走进福建闽清,感受那份跨越海峡的深情与执着。
一、寻根之旅,情系故土

1957年出生的刘兴顺,是马来西亚的第二代华侨。16岁那年,他赴台湾求学,并在那里娶妻生子。他始终铭记着父亲“学成而归,报效家乡”的遗训。在退休之后,他决定举家回到祖籍地——福建省闽清县白樟镇下炉村,寻根问祖。
下炉村,这座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文化村落,古厝资源丰富,其中安修厝更是名声在外。始建于1790年的安修厝,土木结构,白墙黑瓦,见证了刘兴顺父亲的童年。2015年初,退休后的刘兴顺与妻子回到下炉村,安了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躬耕田野,助力乡村振兴

刘兴顺一家三代扎根故里,他们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在田野间耕耘。他们开办了农场,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下炉村,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村落,在刘兴顺的带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利用古厝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同时,他们还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种植了各种水果、蔬菜,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下炉村是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文化村落,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刘兴顺一家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组织村民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为村民们提供法律咨询、健康讲座等服务,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四、闽台融合,共筑美好未来
近年来,福建三明市积极推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将乡村振兴与两岸融合相结合。刘兴顺的故事,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
在三明市,像刘兴顺这样的台胞还有很多。他们带着对家乡的眷恋,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他们与大陆同胞携手共进,共同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五、福建力量,凝聚奋进新时代
在福建这片热土上,无数像刘兴顺这样的平凡人,正用汗水和智慧凝聚成奋发向前的福建力量。他们扎根田野,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新时代的福建建设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份执着与努力,汲取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凝聚起福建力量,奋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