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发布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 共整改问题金额5380多亿元,整改成果亮眼,金额惊人
审计署于2023年12月22日发布了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数据:
1. 整改金额:截至2024年9月底,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超过5380亿元。
2. 整改问题数量: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2900多个问题已全部移交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其履行监督管理责任。
3. 立行立改:在1786个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中,已有1691个完成整改;在817个要求分阶段整改的问题中,有513个完成整改;其他持续整改的问题已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和年度措施。
4. 追责问责:在整改过程中,共追责问责2800多人,并制定完善了1300多项规章制度。
5. 国有资产整改:在企业国有资产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1466.9亿元;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755.56亿元。
6. 报告提交: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审计署将继续加强跟踪督促检查,推动整改合规到位、扎实有效最近审计署可是大动作连连呢!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新鲜出炉,咱们一起来瞧瞧这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吧!
整改成果亮眼,金额惊人

你知道吗?截至2024年9月底,审计署对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严格审查,结果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报告显示,要求立行立改的1786个问题中,已经有1691个完成了整改,整改率高达94%,比去年同比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而要求分阶段整改的817个问题中,也有513个已经完成,整改率达到了62%。这可真是让人振奋的数字啊!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整改问题涉及的金额高达5380多亿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咱们普通人辛苦工作好多年的收入呢。看来,审计署这次可是动真格的了。
多措并举,整改成效显著

审计署在整改过程中,可是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以下就是几个亮点:
1. 分析问题原因,举一反三

审计署在整改过程中,不仅关注问题的表面,更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比如,针对扩投资相关举措未有效落实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修订了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投资安排符合项目条件、支持标准和项目建设进度。这样的做法,可谓是“治标又治本”啊!
2. 加强中央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在加强中央财政管理方面,有关部门从收、支两方面入手,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3. 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节庆展会论坛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压缩财政支出,审计署对“三公”经费进行了严格管理。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通过清理节庆展会论坛、取消违规培训和示范评比等整改问题,涉及资金高达74.3亿元。这样的举措,无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腾出了更多财政资源。
追责问责,让整改更有力
当然,整改工作可不是光靠说说就能完成的。审计署在整改过程中,对那些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违规整改等问题,可是毫不手软。报告显示,追责问责2800多人,其中就包括因农村学生餐补问题被处理的1200人。这样的做法,让整改工作更有力、更有震慑力。
未来展望,整改之路任重道远
虽然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出了显著的成效,但整改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审计署将继续发挥好问责利器的作用,坚决惩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审计署发布的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财政收支管理方面的决心和成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