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张彩欣:一所百年博物院,如何架起中法人文交流之桥?,北疆博物院的诞生
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是一座具有110年历史的博物馆,它在中法人文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关于该博物院在中法人文交流中的一些关键举措和成就:
1. 历史渊源:
北疆博物院由法国科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在天津创建,至今仍保存着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和原文献资料。桑志华在中国进行了长达25年的科考,收集了20余万件自然标本及约1.4万册文献。
2. 国际研讨会:
今年9月,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交流互鉴 传承创新”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法国、美国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尤其是那些与百年前北疆博物院有历史渊源的专家。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在自然科学和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馆际合作:
在研讨会上,天津自然博物馆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南特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桑志华的家乡罗别镇历史考古学会分别签署了馆际合作协议。这些合作涵盖了研究人员交流、展览互换、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
4. 人文交流访问:
今年6月,天津自然博物馆代表团出访法国,访问了桑志华的家乡法国罗别镇、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德日进基金会等地,进一步推动了中法两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交流合作。
5. 文化交流活动:
北疆博物院还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助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例如,博物院不仅展示了丰富的馆藏,还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促进中法两国在自然科学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举措,北疆博物院不仅成为中法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还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穿越时空的博物之旅:张彩欣带你走进百年北疆博物院
想象一座博物馆,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两个国家的文化,跨越了百年的时光。这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馆,也被称为北疆博物院,一个承载着中法文化交流的传奇之地。而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这所百年博物院,听听张彩欣馆长讲述它的故事。
历史的见证者:北疆博物院的诞生

1914年,一个名叫桑志华的法国动物学家,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来到了中国。他的目标是探索黄河流域、蒙古地区及西藏附近地区的地质、植物和动物。桑志华博士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文化使者。他深知,通过科学考察,可以促进中法两国在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上的交流。
在天津,桑志华博士创建了北疆博物院,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文献资料完好保存至今的百年博物馆。它的存在,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中法文化交流的点点滴滴。
“活化石”的传承:北疆博物院的独特魅力

张彩欣馆长曾这样形容北疆博物院:“它就像一个‘活化石’,见证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深厚友谊。”
北疆博物院不仅藏品丰富,更因其独特的保存方式而闻名。馆内陈列着各种动植物、地质、岩石等标本,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那些原汁原味的展柜和文献资料,更是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科学考察现场。
文化交流的使者:北疆博物院的中法情缘

北疆博物院不仅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建馆110周年。这一年,北疆博物院迎来了更多来自法国的客人。他们欣赏着陈列室玻璃展柜中的巨型动物标本,不时拍照留念,感叹于藏品丰富的同时,更感叹博物馆的创建人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法国人。
张彩欣馆长表示,北疆博物院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中法两国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的展望:北疆博物院的明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疆博物院将继续传承百年来的文化底蕴,不断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体验。张彩欣馆长表示,未来,北疆博物院将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合作,举办更多国际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北疆博物院。
而这所百年博物院,也将继续承载着中法文化交流的使命,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
在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每一件藏品都讲述着一段历史,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北疆博物院,这所百年博物院,将继续架起中法人文交流之桥,让文化的种子在两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