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不够 打针来“救 ”?医生:增高针不能滥用,增高针,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孩子的身高问题一直是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近年来,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可能会考虑使用所谓的“增高针”。医生们普遍认为,增高针并不能滥用。
增高针通常指的是生长激素注射,这种药物确实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滥用增高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内分泌紊乱、糖尿病、关节疼痛等。
此外,增高针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长高,其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家长在考虑使用增高针时,应该充分了解其利弊,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孩子的身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营养、运动等。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均衡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而不是过分依赖增高针。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身高问题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增高针不能滥用,家长应该以孩子的健康为重,科学合理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妈妈们是不是都和我一样,看着自家孩子小小的身影,心里就忍不住犯嘀咕:这孩子怎么长得这么慢呢?是不是该打针来“救”一救了?别急,别急,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
增高针,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想象一针下去,孩子就能像竹子一样拔节生长,是不是很心动?但你知道吗,这增高针可不是随便就能打的哦!
聂女士的儿子和姜先生的女儿,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聂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身高142.5厘米,虽然胃口不错,运动量也不小,但最近两年监测身高时,发现比同龄孩子矮了不少。聂女士心里着急,听说有人给孩子打增高针,她也心动了。她的丈夫却坚决反对。同样,浙江的姜先生也想给孩子打增高针,因为他女儿今年13岁,身高161厘米,在班里总是坐在前排,看着女儿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高高大大的,姜先生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医生怎么说?

带着疑问,聂女士和姜先生带着孩子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经过医生的全面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聂女士的儿子虽然身高略低于同龄儿童,但骨龄偏小,还有自然长高的空间;姜先生的女儿虽然出生时是早产儿,但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年龄13岁,骨骺线已经基本闭合,根本不适合打增高针。
增高针,真的那么神奇吗?

其实,增高针在医学上叫做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是对生长激素缺乏人群进行的医疗手段。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的方式,刺激骨骼生长,从而达到增高的目的。在适应证范围内,患儿每年可以长高8到12厘米,所以也被称为增高针。
但是,增高针真的能随便打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罗飞宏表示,生长激素虽然是正常人体需要的一种激素,但不是谁都可以打的。在用生长激素之前,必须接受非常规范的医学上的检查,包括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脑垂体核磁检查等。
那么,哪些人群可以使用增高针呢?
医生介绍,考虑使用增高针,首先有两个前提条件:
1. 骨骺线没有闭合。男生16岁,女生14岁骨骺线就基本闭合了,在骨骺线闭合或接近闭合的情况下使用增高针,不仅起不到促生长作用,还可能会引起骨骼变粗变大。每个人骨骺线闭合时间不同,需要通过医生检查判断。
2. 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且每年增长少于5厘米。
家长如何监测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呢?
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和岚建议,家长可以用绘制身高曲线的方式监测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每1至3个月测量一次。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速率是正常的,身高也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十百分位以上,就不用太过焦虑。
增高针,滥用后果严重
专家介绍,增高针如果使用得当,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身高,效果好的可以每年长高8到12厘米。但如果不符合条件的人群打了增高针,不仅起不到效果,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在孩子身高问题上,我们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滥用增高针。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