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滩帮扶“小车间”托起就业“大民生”,家门口的藤椅编织工坊
近年来,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小车间”项目,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就业增收。具体措施和成效如下:
1. 就业帮扶车间和基地建设:
冷水滩区已累计认定35家就业帮扶车间,并建立了13家就业帮扶基地。这些车间和基地涉及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制品、制鞋、木材等多个行业,共吸纳了2000余人就近就业。
2. 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冷水滩区通过政策延续、资金保障和补贴落实,不断巩固和培育就业帮扶车间。例如,评选“模范就业帮扶车间”和“优秀就业帮扶车间”,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
3. 基层就业服务:
冷水滩区探索基层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利用“小车间”“小网格”发挥“稳就业、保民生”的作用,推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4. 具体案例:
在冷水滩区花桥街镇的一藤椅家具厂就业帮扶车间,工人们忙着切割、焊接藤椅配件,老板魏永娟将编织带和成品配件装车,准备去镇里派发订单。
5. 成效显著:
通过不断强化跟踪摸底,冷水滩区在2020年度吸纳了271名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就业,其中上一年度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且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
6. 未来规划:
冷水滩区将继续挖掘和发挥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关联产业,持续发挥易地扶贫帮扶车间的作用,帮助更多脱贫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持续增收创收。
这些措施和成效表明,冷水滩区通过“小车间”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增收,还为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湖南冷水滩,小车间里的就业大民生
想象你在家中就能工作,编织出美丽的藤椅,还能拿到不错的收入。这在湖南冷水滩,已经变成了现实。这里的小车间,正托起一片就业的“大民生”。
家门口的藤椅编织工坊

在湖南永州市冷水滩花桥街镇,有一家藤椅家具厂,这里就是魏永娟的“小车间”。魏老板是个热心肠的人,她看中了藤椅加工这个行当,便在家门口开设了这个小车间。她笑着说:“我们直接上门培训、送配件、收成品,村民在家编织就可以了。”
魏老板的“小车间”吸引了附近一百多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良木塘村的周进就是其中一位,他腿脚不便,无法外出干活。现在,他在家编织藤椅,生活得到了改善。
灵活的工作方式,让更多人受益

魏老板的“小车间”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工作地点在家门口,更重要的是,工作时间非常灵活。村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编织,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让更多像周进这样的村民受益。他们不再需要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就业帮扶车间,拓宽就业渠道

在冷水滩,像魏老板这样的“小车间”还有很多。近年来,冷水滩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的作用,吸纳各类群体就近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5家,建立就业帮扶基地13家。这些车间涉及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制品、制鞋、木材等行业,共吸纳2000余人就近就业。
技能培训,打造特色就业劳务品牌
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冷水滩区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在花桥街镇的就业帮扶车间内,就有固定工人进行切割、冲胚、烘干等作业,编织则是其他工人在家中进行。
花桥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婷表示:“我们将支持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打造特色就业劳务品牌。”
小车间,大民生
冷水滩区的就业帮扶车间,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它们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潘志荣,冷水滩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推出更多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可持续发展的举措,通过镇镇联合、镇村联合等方式,保障就业帮扶车间政策落地和用工情况,带动群众增收,以帮扶小车间托起就业大民生。”
在湖南冷水滩,小车间里的就业大民生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